網絡直播蓬勃興起,詐騙分子手段隨之 “升級”。他們通過 “建平臺、搞培訓、寫劇本、立人設、玩心理”,將戀愛交友、投資理財等詐騙套路玩出新花樣。維信金科溫馨提醒,面對這類直播詐騙,務必提高警惕,守護好個人財產安全。今天,就跟隨維信金科一起,來看看這些詐騙手法,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套路1:撒嬌賣慘求守護,先騙感情后騙財
315晚會曾曝光交友型直播詐騙套路:詐騙團伙會搭建平臺,招募形象氣質好的女主播,并匹配經紀人、助理等角色,助理主要負責引流、運營,實際就是與網友聊天,將其引流到主播的直播間。
那么,他們是如何篩選目標的呢?一般會從網上購買粉絲信息,添加微信篩選出25-55歲之間的男性,以美女主播的身份與目標客戶聊天。
關于以什么話題切入,立什么人設,什么時候發生活照片,什么時候開口邀請,他們有專門的內部培訓以及詳細到分鐘的話術本,甚至對女主播的“血型”“獨特喜好”“父母職業”等情況都做了明確說明。
對于一些榨不出油水的人,他們往往不再理會。有詐騙分子落網后交待:一般6-7天還不能建立感情的,他們就會放棄掉。而一旦受害人上鉤,要么在直播間幫主播完成刷禮物任務,要么是充值助力打PK,正因為有了前期的“感情基礎”,很多受害人這個時候就很難走出騙局。曾有媒體報道,有被害人為了討主播歡心,甚至網貸18萬元來刷禮物。
更可恨的是,詐騙分子還會根據受害人所說的城市修改自己的定位,以“奔現”為誘餌,讓受害人刷價值不菲的禮物。
套路2:直播劇本翻新快,專坑“老鐵”與“家人”
經常看直播的網友都知道,直播有劇本,如今已不算什么新聞了。比如,因為工作人員失誤填錯商品價格,主播主動要求承擔損失;主播無視帶貨合同,不惜與品牌方現場打架也要讓利給“老鐵”、品牌方直播連麥大主播,結果被砍到地板價,工作人員痛哭流涕。
如果你認為這些劇本太狗血、太俗套,根本沒人信就大錯特錯了,商家/主播深知,劇情太平淡留不住粉絲,演戲其實是抓住了粉絲愛看熱鬧的心理,直播間的觀眾中,只要有10%下單了,他們或許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或許是,單純圍繞砍價演戲的創作空間有限,詐騙分子還會搬出來一堆專業名詞、鑒定證書、儀器來唬人。
比如,詐騙分子會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話術腳本在直播間進行虛假宣傳,先將廉價的普通手表包裝成為價值上萬元的高檔手表,并附有虛假發票及所謂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再放出99元、299元、699元等打“骨折”的價格,并通過限時限量搶購的方式,營造緊張氛圍,讓家人和老鐵購買來達到非法獲利目的。
套路3:直播賭石一刀富,追加投資就跑路
“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當賭石搭上直播風口,詐騙的門檻降低,覆蓋的人群擴大,那些被篩選出的追求刺激、妄圖一夜暴富的人就很容易落入錢物兩空的境地。
這種以賭石為幌子的直播詐騙,主播先是以金額小的原石引導受害人購買,并承諾開出翡翠就可以幫忙寄售或回收,甚至能幫忙拍賣,后謊稱翡翠玉石已經升值,并按照比例給受害人小額返現。
逐步取得信任之后,主播會引導受害人購買價格更高、回報更大的玉石原石,一旦受害人追加“投資”,便以被困緬甸、疫情被隔離等借口關停直播間,卷款走人。
為了增加直播的可信度,騙子甚至會把直播場景設置在玉石的產地或者是交易市場、加工廠等。但事實上,直播上的石頭做點手腳非常容易,不管在什么地方切,也不管切好切壞,買石人根本沒有一點掌控的可能。
維信金科提醒,直播詐騙套路深,小伙伴們應做到以下幾點,避免上當受騙:1、提高防范意識。理性參與網絡直播,尤其對涉及直播打賞,或者是對以婚戀之名行詐騙之實的行為更是要擦亮雙眼,增強自我保護和反詐意識;2、增強辨識能力。不要被網絡愛情沖昏頭腦,不輕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語,認真核實對方身份,在沒有弄清對方真實情況之前,切勿急著掏腰包;3、建立科學理財觀念。不貪小便宜,堅信天上不會掉餡兒餅,對投資風險和收益有理性認知,要知道收益越高往往也風險越大;4、學會保留證據。網絡聊天過程中要保留聊天記錄,尤其是發紅包、轉賬、匯款等記錄。一旦發現被騙,要第一時間報警并提供相關證據。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牢記維信金科的提醒,對直播中的各類誘惑保持高度警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語,不盲目跟風沖動消費,更不要被虛假的暴富幻想沖昏頭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