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美國的單邊關稅措施不僅損害了目標國家的經濟,也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導致通貨膨脹和全球經濟不穩定。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團結自強,在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的同時,大力推動多邊主義。
具體而言,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等借口對華加征關稅,本質上是將國內矛盾轉嫁他國,其關稅戰不僅導致美國通脹惡化、制造業競爭力下降,還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例如,美國對海地等脆弱國家加征10%關稅,暴露其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漠視。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但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占到了85%。美國悍然發起全球關稅戰,等于是向世界宣戰。說的直白一點,這個世界可以少了美國,卻不能少了中國,貿易戰長期進行下去,美國最為受傷。
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萬億美元,超美國19倍的實物消費量形成天然緩沖帶。
2025年《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推動綠色消費、數字消費增長超2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5%。
京東、盒馬等平臺幫助外貿企業轉內銷,2024年出口轉內銷規模達2.3萬億元。
IMF最新預測顯示,若關稅戰持續至2026年,美國GDP將累計損失4.2%,美國在貿易戰中的調整成本是中國1.7倍
,美方沒有勝算的可能性。
面對美國關稅沖擊,東南亞國家加速“向東看”,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已完成談判,新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合作,取消95%商品關稅,跨境電商規則同步優化。例如,越南輸華商品已享受零關稅待遇,榴蓮、燕窩等農產品準入加速。
中馬共建半導體產業鏈(如“兩國雙園”產值超2100億美元),中越鐵路合作(老街-河內線預計2025年開工)推動物流成本降低30%。
中老鐵路累計運輸貨物超5400萬噸,雅萬高鐵縮短雅加達至萬隆通勤時間至40分鐘,中越跨境標準軌鐵路實現“無縫銜接”。
中越建立國防外交“3+3”合作機制,中馬推進“儒伊文明對話”,共同反對域外勢力干預南海問題。
全球貿易戰持續到現在,中國、加拿大、歐盟等國均對美發起了反制。就連美國國內也出現了反特朗普聯盟,這讓特朗普團隊十分難受。前幾天特朗普提及,稱“可能不會調高關稅”,甚至暗示“希望人們買東西”。
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暴露出特朗普關稅戰略的致命軟肋。美國想用關稅逼制造業回流,但現實是全球化40年形成的產業鏈早已“剪不斷理還亂”,強行切割只會讓美國企業失血過多。
當民調顯示72%的美國人反對對生活必需品加稅,這位精明的商人總統立刻嗅到了危險。畢竟,沒有人會投票給一個讓自己買不起雞蛋的領導人。
關稅易降,信任難建,中國商務部早已明言“打談結合、以打促談”!如果美方想談,那么得先拿出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