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春日的湖南江永縣瀟浦鎮回崗村,晨露未晞的梯田間已響起鋤頭破土的脆響。4月22日,藥農譚永強俯身查看玉竹苗的長勢,指尖沾染的泥土與葉片上的露珠折射出同樣的光澤。這片占地500余畝的中藥材基地里,白術的紫莖在風中搖曳,玉竹的嫩芽穿透腐殖土層,空氣中飄散的不只是藥香,更醞釀著鄉村振興的希望。
“種植中草藥好管理,經濟效益也高。每畝玉竹收益10萬元,而白術4.5萬元。”今年61歲譚永強既是合作社成員,又是公司技術骨干,今年他嘗試種植了5畝玉竹。平常在公司上班,一天有100元工資,而且我還學會了許多中藥材種植技術,成為村里的“技術員”。
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創新模式下,江永縣正書寫著中藥材產業的立體發展篇章。百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林下種植基地里,負責人劉玉紅正指導村民進行標準化管護,他介紹,采用"森林經營+林下藥材種植"模式,既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又實現了土地利用率的幾何級增長。這種"一畝雙收"的種植方式,讓曾經閑置的林間空地變身"綠色銀行",每畝綜合產值突破10萬元。
"我們正在試驗玉黃柏套種玉竹、白術的立體栽培模式。"劉玉紅指著試驗田里錯落有致的植株說,玉竹畝產可突破5000公斤,白術的產量在1500公斤左右。
該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訂單種植、簽訂包銷合同,吸納周邊農戶抱團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目前周邊農戶46戶人家加入到合作社,共種植中草藥500余畝,產值可達1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該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按照“規模適度、管理規范、設施完善”原則,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為方向,采取“森林經營+林下藥材種植”模式,積極穩妥、科學有序建設一批標準化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全縣有8家龍頭企業帶動600余戶土地流轉,年租金收入達300萬元,林下經濟創造季節性崗位2000余個,人均務工收入1.2萬元。
這種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共富機制,讓村民既當"股東"又當"技術員"。松柏瑤族鄉琵琶所村、瀟浦鎮回崗村、上江圩鎮呼家村等地的曾經貧瘠的土地,如今在"苦"藥材中釀出了鄉村振興的"甜"滋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5000畝左右,年產值突破1億元。 (陳健林 許曉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