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同時對4國出手,說到底,美國還是懼怕中國制造業。
中國制造業為什么能橫掃全球?這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這背后離不開中國人長達幾十年的努力奮斗。
具體而言,中國每年培養700萬理工科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印度的7倍。工程師總量突破3200萬,占全球科技人才庫28%,形成金字塔型人才結構。
目前,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國家。從螺絲釘到空間站,90%的零部件可在本土配套。
總的來說,中國制造業從“一窮二白”到“橫掃全球”,既是一部跨越75年的工業史詩,也是一場技術與人才的雙重革命。其崛起背后,既有歷史進程的必然性,也有戰略選擇的主動性,更離不開工程師群體的集體智慧與制度創新的持續賦能。
當地時間4月21日,特朗普政府決定對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制造商征收高額關稅。太陽能電池和面板產品將面臨根據產品原產國而定的“反補貼稅”:越南為395.5%,泰國為375.2%,馬來西亞為34.4%。
此外,由于“拒不配合調查”,來自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將面臨3521%的關稅。為什么說美國此舉,是針對中國企業而來?
中國光伏企業自2018年起為規避美國對華"雙反"關稅(2011年啟動,2022年綜合稅率達250%),已在東南亞建立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截至2024年,東南亞四國(越、馬、泰、柬)的太陽能組件產能中,83%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且占據美國市場80%的進口份額。此次美國將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稅率提升至41%-3521%,實質是阻斷中國"產地轉移"的避險通道。
我之前就說過,美國的一切動作,早就被中國看穿了!很多時候,美國還沒有出牌,我們就預料到美國會出現什么牌,而且早就做足了準備。
中國光伏現在牛到什么程度?全球77%的多晶硅、98%的硅片、81%的電池片產能都在咱手里攥著,一整套的產業鏈,讓歐洲和美國的企業十分羨慕。
美國造光伏組件,成本是咱們的2.3倍,硅片環節更夸張,直接差4倍!技術上也差著代呢,咱的N型TOPCon電池量產效率都26.2%了,美國還抱著23.5%的PERC技術不撒手。
現在全球光伏江湖的規矩都是咱們定的:國際標準里67項關鍵技術指標是咱主導的,人民幣結算覆蓋近半貿易額,連全球報價都得看"中國周均價"臉色。
美國現在就是看著光伏產業被中國掌握了話語權,所以美國不服氣,想打亂全球光伏產業鏈,從而讓自己的光伏企業得到發展機會。
但美國人想的還是太天真了,中國光伏早就做好了全球化的布局。天合光能殺到中東搞12GW硅片基地;技術上鈣鈦礦疊層電池都瞄著30%效率沖了;貿易上更聰明,拉著東盟兄弟搞RCEP框架,直接繞過美國設的"原產地陷阱"。
這場仗打得明白人心里跟明鏡似的:技術迭代比筑關稅墻快多了!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都急眼了:"3521%的關稅?這不跟拿槍打自家屋頂似的,最后漏雨的是美國能源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