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風水田農業
分布
亞洲的季風區(如中國南方)
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
區位優勢
A、氣候以季風為主,高溫多雨適合水稻生長
B、地勢平坦,適宜水田管理
C、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D、人多地少,生活習慣導致糧食需求量大
E、水稻生產的歷史悠久(7000年歷史)
主要特點
A、小農經營(生產規模小)
B、單產高,商品率低
C、機械化和科學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
問題及措施
問題:小農經營;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旱災害頻繁,科技水平低。
措施:擴大規模,發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
(2)商品谷物農業
分布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我國東北(如美國中部平原---小麥和玉米)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區位優勢
A、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豐富)
B、 交通運輸便利
C、市場廣闊
D、 地廣人稀
E、 機械化程度高
F、農業科學技術先進
主要特點
A、生產規模大
B、商品率高
C、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問題及
措施
問題:農業成本高,農業生環境惡化。
措施:興修水利,實行休耕和輪耕,建立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系統。
(3)大牧場放牧業
分布
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如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氣候
大面積干旱、半干旱氣候區
區位優勢
A、氣候溫和,地勢平坦
B、土壤肥沃,草類茂盛
C、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D、距海港近,水陸交通便利
E、海上冷凍船的發明
主要特點
A、生產規模大
B、機械化水平高
C、專業化程度高
D、商品率高
問題及
措施
問題:牲畜品種退化、水源不足
措施:改善交通,培育良種,打機井,種植飼料作物,開展牛群病害研究。
(4)乳畜業
分布
美國東北部、西歐、澳大利亞、新西蘭,我國大城市周圍(如美國東北部、西歐—奶牛)
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等
區位優勢
A、溫涼、潮濕、多雨,云量大,光照弱,土壤貧瘠,不利發展種植業,適宜多汁牧草生長
B、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達.,市場需求量大,有飲用牛奶習慣
C、交通運輸便利
D、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主要特點
A、商品率高
B、機械化程度較高
問題及
措施
問題: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貯存,且運輸不便。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措施:生產緊鄰消費市場。
(5)混合農業
分布
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我國珠江三角洲(如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區位優勢
A、氣候溫暖,光熱充足,降水相對較多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灌溉條件較好
E、地廣人稀,生產規模大,交通發達便利(靠近公路,距海港近)
F、歷史悠久
G、有固定銷售市場(國際市場)
H、機械化程度高;政府扶持鼓勵。
主要特點
A、飼養牲畜和谷物生產有機結合
B、大農場經營, 生產規模大
C、商品率高
D、機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E、經營比較粗放
F、機械化程度較高
問題及
措施
問題:灌溉水源不足成為農牧業的限制性條件。
措施:實施東水西調工程。
(6)熱帶雨林遷移農業
遷移農業是一種古老的、比較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耕地選擇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區,農民通過砍伐、焚燒,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種植農作物。當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減退,不能再生長植物時,農民就放棄它,去開發另一片土地,所以稱為遷移農業。這種農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如今,遷移農業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的低地、丘陵地區。遷移農業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
(7)種植園農業
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不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專業化、商品化程度高
問題及解決措施: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世界主要熱帶經濟作物分布區:黃麻-印度;橡膠-泰國;咖啡-巴西;可可-科特迪瓦;油棕-馬來西亞
(8)旱作農業
分布世界:中亞、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半濕潤、半干旱和干旱地區。
中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年降水量超過250mm(較差)
特點:1.傳統耕作方式,手工勞動為主;
2.產量低,商品率低;
3.機械化水平低。
4.科技水平低,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力水平較低,對自然依賴大
糧食作物:小麥、玉米、高粱、大麥、谷子、大豆
經濟作物:花生、棉花、煙草、甜菜
(9)游牧畜牧業
分布世界:北非、西亞、中亞及非洲南部干旱地區
中國: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氣候:半干旱、干旱氣候地區
特點:
1.放牧性高、逐水草而流動
2.商品率低
3.技術水平低
主要牲畜及分布:北非、西亞-駱駝、綿羊、山羊;中亞-馬;東非-牛;中國-牛、綿羊、馬、山羊、駱駝
(10)地中海農業
分布:南歐、西亞、北非、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地中海氣候區氣候:
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特點:
1.農業生產規模小;
2.機械化程度低
糧食作物:小麥、大麥(冬季作物)
經濟作物:油橄欖、葡萄、柑橘、無花果(抗旱耐熱)
常考問題:
1.美國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及其與中國的不同
A.季風水田農業與水稻種植業的區別
季風水田農業是水稻種植業的主要集中經濟區域;而只要符合水稻好暖喜濕習性的地區,理論上都是可以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從空間分布上可以看出,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季風區,而水稻種植業還可以在雨林區
B.美國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控制,雨熱同期;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河流下游,土壤深厚肥沃;美國工農業基礎好,科技水平高,機械化水平高,便利的交通。
C.與我國季風水田農業區位條件的不同:種植歷史、勞動力精耕細作、飲食習慣、市場的需求、科技和機械化水平
2.美國乳畜業的區位條件分析
(1)五大湖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市場需求大
(2)交通便利
(3)近玉米帶,為其發展提供飼料
(4)科技發達
(5)近五大湖,有充足的水源
(6)氣候溫濕(冷濕),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
3. 美國現代農業的突出特點:專業化和區域化
4. 美國小麥區的自然條件
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春小麥,中部冬小麥,由氣候決定。發展的自然原因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降水豐富,水源充足。
5. 中國東北和美國小麥種植共同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美國東北部和我國東北,地形都是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地處中緯北溫帶,土壤肥沃;美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北是溫帶季風氣候,都是夏季高溫多雨,兩地區河流多,水源充足。
6. 美國棉花帶的區位條件
分布在南部,大概35°N以南。自然條件是熱量充足,無霜期長,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適宜棉花成熟。社會條件是不利的:因為長期不合理開墾,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植棉業已衰落,現在已發展為畜牧業為主的多種作物區。
7. 美國玉米帶的自然條件分析
分布在小麥區之間,自然條件是地勢低平,(黑土)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8. 美國玉米帶產量高于我國東北的原因
美國玉米帶緯度位置比我國玉米帶稍低,熱量條件優于我國東北地區;美國玉米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我國東北地區,無霜期長,降水略多,美國農業科技水平高于我國。
9. 灌溉和畜牧業的自然條件分析
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在西部高原,位于溫帶沙漠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區,,地勢高,氣溫低,降水少,適合發展畜牧業,而種植業需引水灌溉。
10. 混合農業的生產特點
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活動;生產的靈活性和市場的適應性;形成良性生態系統;生產規模大,科技和機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11.判斷混合農業的方法:兩種或以上農業,比如既有種植業又有畜牧業,且達到一定的規模--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我國珠三角的基塘農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