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羅普切熱(Oropouche-Fieber)病毒在拉丁美洲的傳播范圍遠超想象。主要癥狀是頭痛、身體疼痛、發冷。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從拉丁美洲返回的德國人中也出現了個別奧羅普切熱(Oropouche-Fieber)的病例。
奧羅普切病毒在拉丁美洲的傳播范圍遠超人們的想象。在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和秘魯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在超過 9400 個血液樣本中,6.3% 含有針對該病原體的抗體。該研究的共同作者 Jan Felix Drexler 解釋說,那里每 16 人中至少就有 1 人一生中至少感染過一次這種病毒。
柏林夏里特醫院病毒流行病學工作組負責人推測,可能超過 6.3% 的人口已經接觸過該病毒:“至于抗體能持續多久還不清楚。”
癥狀與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病相似
拉美的研究小組在《柳葉刀傳染病》雜志上寫道,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哥斯達黎加,平均約有 2% 的樣本顯示出針對病原體的抗體,而在厄瓜多爾,這一數字為 5%,而在亞馬遜地區則超過 10%。而所有血液樣本是在 2001 年至 2022 年期間采集的。
奧羅普切病毒(OROV)的癥狀與登革熱或基孔肯雅熱的癥狀相似: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惡心和腹瀉,有時還會出現皮疹。在極少數情況下會發展為重癥。還有證據表明這可能會對未出生的孩子造成傷害。而且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或疫苗。
2023 年底以來感染飆升
奧羅普切病毒(OROV)是通過拉丁美洲的各種蚊子傳播的,自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為人所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很少對該病毒進行檢測,每年僅報告少數病例。自2023年底以來,感染人數已上升至每年20000例以上。而感染飆升的原因尚不清楚。
研究人員Drexler 和他的團隊認為,降雨和溫度等氣候因素具有重大影響。去年南美洲部分地區的強降雨可能導致蚊子數量增加,從而導致病毒的傳播。
孕婦應嚴肅考慮前往旅行的必要性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 (RKI) 稱,前往該地區的旅行者應始終做好防蚊蟲叮咬的防護措施,例如穿長衣服、使用驅蟲劑和使用網眼特別細的蚊帳。為此建議孕婦應避免前往疫情暴發地區。聯邦外交部還建議孕婦認真考慮旅行的必要性。
RKI稱,德國迄今已報告了四例奧羅普切熱(Oropouche-Fieber)病例:2024 年報告了三例,今年報告了一起。所有受影響的人都是從中美洲和南美洲返回的旅客。德國目前尚未發現該病毒的傳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