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俠克)隨著北方氣溫回升,蜱蟲也開始從洞穴里或墻縫中爬出來尋找宿主吸血。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蜱蟲可通過叮咬傳播多種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引發多種嚴重疾病,外出游玩、遠郊露營要防止蜱蟲叮咬,出現相應癥狀要及時就醫。
據介紹,蜱蟲一般生活在野外灌木叢、林間草地、草原牧場等,其發育過程分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時期。蜱的幼蟲、若蟲及雌雄成蟲均吸血,幼若蜱多以小型動物和禽類為供血宿主,成蜱大多侵襲大型哺乳動物,少部分種類偶爾會叮咬人類。常見的蜱傳疾病包括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森林腦炎、萊姆病、Q熱、蜱傳回歸熱、病毒性出血熱等。
專家提示,被蜱蟲叮咬后不可硬拔或拍死,會導致蜱蟲口器斷裂,易留體內,增加感染風險;被叮咬后也不要用火燒、涂酒精,或直接用手捏,以免刺激蜱蟲分泌更多毒液,或擠壓出病原體。
正確的做法是用尖頭鑷子夾住蜱蟲頭部垂直向上拔出,避免左右搖晃導致口器殘留,后用碘伏或酒精徹底清潔。可將蜱蟲放入密封袋供醫院檢測,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告知醫生叮咬史。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應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灌木叢、樹林等環境中穿行或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野外活動人員可在裸露皮膚和衣物上噴涂含驅蚊酯、避蚊胺等成分的驅避劑。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蜱傳疾病流行區域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專家表示,都市中除大型公園、植被茂盛地區外,一般社區內少有蜱類生存,無需過分擔心生活在都市里被叮咬染病。但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地區旅行時,除了要做好個人防護,離開時還應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