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德軍節(jié)節(jié)敗退。希特勒自知時日不多,在他看來,如果德意志沒了,還要這個世界有什么用?于是他給心腹上將狄特里希·馮·肖爾鐵茨下令:毀滅巴黎!
肖爾鐵茨這個人,是個沒有感情的命令執(zhí)行機器,此前已經(jīng)依照希特勒的要求,在多個地方執(zhí)行了焦土政策。肖爾鐵茨做足了準備工作,大批工兵部隊在巴黎各個重要區(qū)域布下了大量炸藥,據(jù)說數(shù)量之多足以“炸掉全世界一半的橋梁”。巴黎毀滅無日。
可是當時援軍遠在天邊,沒有人能阻止的了他。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阻止了這一切。此人就是維希法國所任命的“法奸”巴黎市長泰丁格。在一次會面中,泰丁格引領著肖爾鐵茨走到屋外的陽臺上,請肖爾鐵茨看一看陽臺外的景象。
在那里他們倆看到:
在身下的石子路上,一個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蹬著自行車經(jīng)過,一手按著被風吹起的裙子路過。在杜伊勒花園的綠色草坪中間,幾個孩子嬉鬧著,把玩著他們的玩具。巴黎寬闊的大街的向著天際延展開去,盧浮宮、協(xié)和廣場、榮軍院、巴黎圣母院、圣心大教堂一一陳列……而埃菲爾鐵塔聳立在萬里晴空之中,用它青灰色的身軀,直插碧藍的天際。
▲油畫中的巴黎街景
泰丁格就這么晾了一會兒肖爾鐵茨,讓他融化在這美景里,然后說了一番話:
“將軍,我知道,給您的任務,常常是毀滅,而不是保存。可是您不妨設想一下,未來的有一天,您會作為游客,再次站到這個陽臺上來,再一次欣賞這些使我們歡樂、使我們悲傷的建筑物。
到時候,您就可以說,本來我可以把這一切都毀滅掉的,但是我把它們保存了下來,我把它們保存下來,作為獻給人類的禮物。
我親愛的將軍,難道這不值得一個征服者感到光榮嗎?”
肖爾鐵茨在聽完這番話以后,靜了半晌,什么也沒說。末了還丟下了一句“我還有我的任務要完成。”
1944年8月25日,正是巴黎從納粹鐵蹄下被解放出來的那一天。希特勒發(fā)出了一條電報,“巴黎到底燒了沒有?!”
可是我們最終知道,他最終沒有炸毀巴黎,他背叛了希特勒。
是的,頂著希特勒已經(jīng)瘋狂的命令,美麗的巴黎被保留下來了,它沒有被燒毀。人性被保留下來了,它沒有被毀滅。
▲現(xiàn)代巴黎夜色
作為希特勒最為信任的人、鐵石心腸的軍人,肖爾鐵茨為什么拒絕毀滅巴黎?轉(zhuǎn)而選擇背叛他們至高無上的元首?
美,并不只是單純的、抽象的、冰冷的東西。
巴黎最終沒有被焚毀,恰好說明了就是我們很珍視的一種價值——那就是審美的價值。
希特勒一輩子都想做個藝術家,但當不成。他所知道的那種“美”是粗俗的,而真正的美,是一種讓人能夠從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生命體驗。
缺少審美的人,某種程度上也缺少敬畏、缺少正義感,因此缺少審美的人很具破壞力。中國本身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多少典雅優(yōu)美的古跡被狂熱的“美盲”們所摧毀。
而現(xiàn)在,從60后到90后,整整三代人,美術、音樂等一切與審美有關的課程,始終是副科。學習體系中沒有審美養(yǎng)成,甚至于書本上優(yōu)質(zhì)的美育素材都沒怎么接觸過。如何保證孩子到成人,審美能力也跟隨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