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寶、京東等平臺相繼宣布全面取消“僅退款”政策,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費者保護盾”,在四年間逐步異化為“商家絞索”。如今終于“靴子落地”,取消“僅退款”究竟有哪些深遠意義?
4月22日,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宣布調整“僅退款”政策,消費者收到貨后的退款不退貨申請,將由商家自主處理。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釋放了強烈的信號,明確表示會對平臺濫用僅退款規則,造成商戶“貨款兩空”的突出問題進行治理。
事實上,“僅退款”政策不僅存在于這幾家知名電商平臺。早在去年7月23日,全國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聯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起國內首個“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行動”,并上線了國內首個電商商家“僅退款”第三方投訴通道,最終于9月4日發布國內首份《2024年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報告》。
不僅如此,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例行發布《2025年Q1中國電商平臺商家投訴數據報告》中,有超過17家電商平臺均涉及“僅退款”等行為,如拼多多、抖音電商、淘寶、京東、天貓、快手電商、全球速賣通、1688、微信電商、閑魚、美團、蘇寧易購、阿里巴巴、BOSS直聘、萬師傅、孔夫子舊書網、小紅書等平臺均存在“僅退款”等商家投訴。此外,餓了么、temu、中免日上、亞馬遜、考拉海購、阿里巴巴國際站、飛豬等平臺也涉及類似投訴。
對此,廣東省現代移動互聯網研究院院長文丹楓在接受網經社獨家專訪時表示,
作為電子商務研究人員,我高度關注平臺全面取消“僅退款”政策所引發的深層次變化。該舉措是對近年來電商生態中“以買家為中心”規則失衡的必要糾偏。過去“僅退款”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權益,但在濫用現象頻發的現實中,已嚴重侵蝕商家的正常運營,甚至出現“貨款兩空”的困局,破壞了交易公平。
此次取消,是對商業規則理性回歸的信號,體現了平臺在消費者體驗與商戶權益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也回應了“兩會”上關于優化營商環境、保護中小企業的政策導向。我們期待在“取消”之外,各平臺能同步建立更高效的糾紛仲裁機制、完善信用評價體系,既防范惡意退款,又保障真正合理的售后訴求。
良性的電商生態,離不開買賣雙方的共同信任與規則的公正執行。只有在公平可持續的交易環境中,商家才能安心經營,消費者才能放心購買,中國電商也才能實現長期繁榮。
【專家介紹】
文丹楓,廣東省現代移動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附錄:
國內首個電商商家“僅退款”第三方投訴通道:
“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行動”:
《2024年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報告》:
《2025年Q1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數據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