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5萬,還得保證每周雙休?”
最近,一位浙江大學新聞系女生在招聘會上的這番話,直接在網上掀起了一場大討論!有人覺得她膽子真大,有人說她太年輕不懂事,還有人直接潑冷水:“現在學新聞的還敢開口要這么高的工資?”
她提的要求到底合不合理?是大學生不了解職場行情,還是現在職場里的壓榨現象太普遍了?
時間回到2025年4月19日,杭州的一場招聘會上。
一位扎著馬尾、穿得清清爽爽的女生站在一家企業的展位前,眼神很堅定地說:“我期望的年薪是15萬,而且希望能每周雙休。”
她是浙江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這個專業在全國排名前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
算下來,她的月薪差不多是1.3萬。
在同一場招聘會上,另一個來自合肥的男生,開口只敢要6000元月薪,還說“加班可以接受,但得把加班費給足”。
網友們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讀了985大學就這么自大了?”
“學新聞的還想拿高工資?別做夢了!”
“雙休?現在哪個公司不加班啊?”
普通新聞系的應屆畢業生,月薪大多在5000到8000元,年薪6萬到10萬就是頂破天了
理工科專業(比如計算機)的起薪直接比文科高20%到30%,學編程的應屆生月薪拿到1萬以上很常見。
2025年預計有1200萬畢業生,可工作崗位就那么多,文科生找工作簡直是擠破頭。
再看看行業現狀:傳統媒體在縮減人員,自媒體行業又卷得厲害,很多新聞系學生最后只能去做運營、行政工作,甚至轉行去賣保險。所謂的名校光環?有HR私下里說:“應聘者有10萬粉絲的抖音號,比浙大的文憑更有用!”
她該不該被批評?
支持她的人說:
“名校畢業,為什么不能要求高工資?企業壓低工資還有道理了?”
“雙休是勞動者基本的權利,996工作制才是不正常的!”
反對她的人說:
“沒什么工作經驗就開口要高工資,真以為公司是做慈善的?”
“現在大環境不好,有份工作就不錯了,別挑三揀四的!”
這里有個讓人深思的問題:
如果連浙大的學生都不敢開口要高工資,那些普通二本、三本的學生該怎么辦?難道所有人都得接受低工資加加班的工作嗎?
怎么突出重圍?
給大家一些實際的建議:
1. 先積累經驗再爭取高薪:別一開始就盯著15萬年薪,先拿一個8萬到10萬年薪的offer,工作1到2年積累經驗后再跳槽漲工資。
2. 多學技能增加競爭力:學新聞的同學,趕緊去學視頻剪輯、數據分析,甚至考個教師資格證,多一項技能就多一條出路。
3. 仔細考慮工作地點:廣東那邊工資高,但房租也貴,月薪1.3萬扣完房租可能只剩7000元,算清楚實際收入再做決定!
有個985畢業的文科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當初也覺得自己很厲害,結果找了半年工作,最后只能接受月薪6000元的工作……”
說實話,看到這個新聞,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一邊是年輕人想要一份體面的工資和正常的休息時間,一邊是企業喊著“行情不好,愛干就干,不干就走”。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是大學生太理想化,還是職場已經畸形到只有“拿命換錢”才算正常?
或許,我們不應該嘲笑那個浙大女生,而是應該問問:
從什么時候開始,“想要每周雙休”都成了一種奢望?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各位看官謹慎觀看、評論,理性看待,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請勿惡意舉報。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