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22日,賴清德以“聽取建言”名義接見島內環保團體,做了一個“很不環保”的決定,即臺灣將大幅增購美國天然氣、石油等化石能源,將之作為與美關稅談判的重點。賴宣稱,此舉是“臺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霸鲑徎茉础迸c“聽取環團建言”,明顯是兩個完全不搭調的話題,形同向新能源消費者推銷燃油車。環團質疑,加購化石能源必將導致臺灣碳排大幅上升,怎能與能源韌性作聯結?不過環團人士認為,不管環團是否支持,賴一定會干。所謂“聽取建言”不過是“摸頭”施壓,威脅環團別鬧事。
臺灣的液化天然氣有99%以上依賴進口,進口量全球第六。因俄烏沖突,臺灣停止增購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同時增加美國長約。臺當局數據顯示,臺灣約38%的天然氣來自澳大利亞,25%來自卡塔爾,不到10%來自美國,美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臺灣第三大液化天然氣進口方。由于民進黨當局推動“非核家園”政策,規劃在2025年將氣電比例大幅增加為50%,粗略估計需要進口2500萬噸以上的天然氣。有臺媒注意到,根據“中油”的數據,美國售臺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每萬噸比卡塔爾貴3200萬元新臺幣。
臺天然氣設備(資料圖)
臺灣地區中油公司已在今年3月簽署意向書,將向美國每年購買600萬噸天然氣。臺當局稱,希望借此降低對美貿易順差,釋出誠意。該天然氣項目主要開發商負責人稱,不論是出于關稅還是軍事的原因,臺灣“非常重視簽署這份協議”。包括天然氣在內,臺灣地區能源高度依賴進口。由于近年來臺灣以天然氣發電為最,加之國際能源價格居高不下,中油、臺電等臺灣相關公營企業的虧損問題日益嚴重。
臺灣某生態協會理事長王醒之于22日參會后表示,令人疑慮的是,賴清德在會上強調為了回應臺美貿易逆差,臺灣地區第一優先采購的項目是美國天然氣,并表示希望環保團體給予支持。但他認為,不管環保團體是否支持,此舉一定會落實,可想見未來這幾年臺灣地區將不斷搶建、強建、擴建天然氣接收站,想必此舉將致使島內碳排量大幅上升。除對環境保護方面,臉書粉絲專頁“政客迷因”也發文質疑,加大跟美采購被堵七天進不來就準備限電的天然氣,能強化“能源韌性”?
美國天然氣(資料圖)
賴清德這次不是第一次試圖通過經濟妥協來換取政治保護。近年來,臺灣對美國的軍購金額是逐年增加,從2022年的100億美元躍升到2024年的230億美元,涵蓋了戰機、導彈、通訊系統等多種裝備。然而,這些軍備大部分都得依賴美國的系統授權和維修,根本不能獨立使用。賴清德想法很直接:我通過下訂單、投資和資源把自己綁上美國,讓他們在國際局勢中“不得不保護臺灣”。可歷史就告訴咱們,美國人在這方面可是很靈活的,總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從阿富汗撤軍到援助烏克蘭,美國始終堅持自己的利益優先,盟友的付出沒什么能讓他們改變的。臺灣可不是北約的成員,跟日本那種駐軍盟友相比,也沒有核武器和戰略重要性。因此,就算臺積電再關鍵,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寧愿自己再建,也不會為臺灣赴湯蹈火。賴清德心里應該明白這一點,之所以不斷“示好”,其實就是不愿面對真實情況。他想用這種方式來維持一種美好的幻想——相信美國會為臺灣出手。不過這種幻想的代價可不小,最終導致了財政赤字加重,還有島內民生資源的不停傾斜。
美國海關(資料圖)
臺灣“中廣民意調查協會”最新民調顯示,有72.57%民眾認為不可以信任特朗普。臺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直言,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罔顧民意,跟美國關稅談判全盤跪求,完全不顧臺灣利益的時候,就可以提“倒閣”。 對于民調顯示七成臺灣人都認為不可信任特朗普,李永萍質疑,賴清德要怎么辦。李永萍強調,藍白何時提“倒閣”最好?就是當賴清德罔顧民意,跟美國關稅談判全盤跪求、全盤放棄,完全不顧臺灣利益的時候,就可以來提“倒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