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非遺食品首航新西蘭:農業開放新高地新跨步
魯網4月28日訊(記者 王玉龍)4月27日上午,濰坊市非遺食藥同源食品首次出口新西蘭啟運儀式舉行,兩集裝箱由黃元御(濰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黑芝麻丸等產品將通過陸路、海路,發往新西蘭。這標志著濰坊在農業對外開放領域再添新成果。
去年以來,濰坊國家農綜區推進辦、濰坊海關等共同促成密州酒業清香型白酒首次出口韓國、陽春啤酒首次出口古巴、惠發雞肉首次出口尼日利亞、廣華肉類預制菜首次出口朝鮮、圣灃烤鴨首次出口烏茲別克斯坦、京琪鮮食葡萄首次出口新加坡等,今年又實現山東骨明膠產品首次出口土耳其,首次在全國實施葡萄糖出口“批次檢驗”業務,為外貿保穩提質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些突破,不僅是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制度創新的生動實踐,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出海”的典范。近年來,濰坊以國家農綜區為引擎,持續深化農業制度型開放,推動農產品出口提質增效,為全國農業高水平開放提供了可復制的“濰坊經驗”。
此次出口新西蘭的食藥同源食品,依托濰坊深厚的非遺技藝和中醫藥文化底蘊,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實現了傳統養生文化與國際貿易的完美對接。其實,類似案例在濰坊并非孤例:安丘絹花作為非遺技藝,年出口創匯超8000萬元,遠銷歐美20余國;圣川食品的牛蒡茶、華濤食品的粉皮粉條等“手造”產品,均憑借非遺技藝加持,成功打入日韓、歐美市場。濰坊通過“非遺+產業”模式,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激活了產業動能,形成文化輸出與經濟收益的雙贏格局。
濰坊國家農綜區作為全國首個農業對外開放綜合試驗區,始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競爭力。此次食藥同源食品順利出口,得益于農綜區與海關聯合推出的通關便利化措施。近年來,濰坊國家農綜區優化實施45條支持政策,設立種質資源進口、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推行出口食品“即報即放”、鮮活農產品“即驗即放”等創新舉措,將進出口業務辦理時間從10個工作日壓縮至最快2小時,企業成本降低30%;推動山東匠造檢測有限公司與新日本檢定協會簽約,首次實現中日農食產品檢驗檢測第三方結果互認,更大惠利濰坊農品輸日。特別是最近,濰坊海關與濰坊國家農綜區推進辦合作,推出促進國家農綜區農食產品擴大出口新十條措施,在通關監管、檢測服務、稅收優惠、技貿應對、關地協作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服務,著力提升濰坊農食產業國際競爭力,助力涉農外向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濰坊國家農綜區不僅聚焦出口,更致力于構建全球農業合作網絡。一方面,通過舉辦中國—拉美農業部長論壇、鹽堿地綜合利用國際大會等高規格活動,擴大國際“朋友圈”;另一方面,引進荷蘭溫室技術、以色列滴灌系統等國際先進農業科技,并推動本土創新成果“走出去”,如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的西瓜基因組研究、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中心主導制定的雞屠宰ISO國際標準等。目前,濰坊已與14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農產品貿易往來,40多家農業企業在境外建設產業園區,涉農產品出口額從2019年的170.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94.6億元,年均增速達12.1%。
從非遺食品首航新西蘭,到年出口額近300億元的“濰坊農品”矩陣,濰坊以創新為筆、開放為墨,書寫了中國農業高水平開放的精彩篇章。未來,隨著RCEP深化、“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濰坊有望進一步發揮農業開放“試驗田”作用,推動更多“中國標準”“中國好品”“中國經驗”走向世界,為全球農業合作貢獻“濰坊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