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中國乒壇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劉國梁正式辭去了中國乒協主席的職務。
僅僅三天后,另一位乒壇傳奇人物張繼科便登上了微博熱搜,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網友們紛紛呼吁他重回國乒擔任教練,尤其是擔任年輕選手林詩棟的主管教練。
劉國梁為了保證洛杉磯奧運會備戰的完整性自愿辭職,這一消息就像曾經樊振東自愿退出世乒賽一樣突如其來,無疑是令國乒迷猝不及防的一擊。
作為中國乒乓球的靈魂人物,作為“五冠王”的他幾乎席卷了世界大賽的所有冠軍。
而隨著他帶領國乒南征北戰,一路走來的輝煌軌跡,早已深深鐫刻在國球發展的史冊之中。
在劉國梁的精心調教下,馬龍、張繼科、許昕、丁寧、劉詩雯等一眾高手如群星璀璨,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讓中國乒乓球始終屹立于世界之巔,成為全球乒乓球運動的標桿。
他的執教理念、戰術布局,以及對隊員的悉心指導,都堪稱完美無缺,幾乎是無可挑剔。
再耀眼的輝煌也難掩背后的挑戰與壓力。
近年來,盡管國乒依舊在國際大賽上屢獲佳績,但不可否認,一些潛在的危機正在悄然潛伏。
特別是王楚欽、林詩棟等年輕一代近日遭遇爆冷,世界杯冠軍被來自巴西的乒乓球選手雨果捧走。
而這也暴露了如今國乒一大問題:一張一馬相繼離開國家隊,一樊“自愿退賽”,有實力的選手走的走休的休。
而如今的新人盡管基本功扎實,但實在都沒有什么大賽經歷。
特別是他們偶爾會暴露出心態波動、經驗不足等問題,在國際選手已經將高質量進攻常態化的如今,原本就保守的他們臨場壓力之下,更拿不出什么很好的解題思路。
而除了以上的一切,國乒如今還要面對日本隊等新興勢力的崛起,在這重重壓力之下,劉國梁選擇了辭職。
這個決定無疑如同平地驚雷,讓整個乒乓球界天翻地覆。
但在劉國梁辭職的余波還未平息之際,張繼科的名字卻突然在熱搜榜上嶄露頭角。
這位曾經的乒壇傳奇人物、力技雙修的“帝國絕兇虎”再次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
張繼科此次登上熱搜,源于他在直播中對馬琳的高度評價。
當網友們好奇地問及張繼科對馬琳的看法時,他盛贊用直板拿到四次世界杯單打冠軍和北京奧運會單打冠軍的馬琳強的“簡直不是人,是神!”
此外,張繼科還特別提到了年輕選手林詩棟,而且他認為林詩棟的天賦其實已經超出了拿下大滿貫的自己,只是在某些方面尚待打磨與提升。
粉絲紛紛留言能看得出林詩棟目前存在缺陷的張繼科,希望他能成為林詩棟的主管教練。
甚至還有不少人追到了他的直播間,希望他能放下目前正在教的孩子們執教國家隊,去跟馬龍一起“冷熱合璧”,讓如今顯得有些萎靡的國乒“重振雄風”。
不僅如此,如今的國乒“副掌門”馬龍,原本就與張繼科相熟。
比起“一個在民間一個處廟堂”,網友更熱衷于看到這兩位曾經的好兄弟能在國家隊“強強聯手”。
特別是如今王勵勤剛剛掛帥,主帥要完善梯隊建設,更需要更多專業的優秀教練,而張繼科既是曾經最杰出的乒乓球手,又深耕青訓多年。
在網友眼里,簡直不要再合適。
然而張繼科被球迷們強烈呼吁加入國乒教練團隊的這一呼聲,并非完全空穴來風。
他的實力首先毋庸置疑,外號“藏獒”的他曾經是世界乒壇的風云人物,憑借絕佳的體能、精湛的技術、迅猛的球風,在賽場上所向披靡。
從2011年世乒賽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憑借絕技"霸王擰"。
他一路過關斬將,如同疾風暴雨般席卷賽場,僅用445天便完成了大滿貫壯舉,創造了乒壇神話。
張繼科除了作為運動員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高超的技術水平,作為教練員,他的執教能力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可以說,正是因為他在賽場上的敏銳洞察力、出色的反應能力以及精湛的戰術執行力,都使他具備了成為一名優秀教練的潛質。
自2024年初至今,張繼科就開始參與青少年的乒乓球訓練。
而如今也在訓練館教授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的乒乓球水平,甚至還在網上售賣自己的乒乓球基礎課程。
而在他的直播以及相關課程中,經常能夠看到張繼科一針見血指出學員的問題,并給出針對化建議場面,可以說在指導的時候非常的專業。
盡管外界吵得沸沸盈天,對于張繼科而言,“現在的自由狀態讓我找回打球的純粹快樂”。
曾經主張的"技術激進主義"的他,可能并不怎么想再走進國家隊的樊籠里。
面對網友的激烈呼聲,張繼科并不吃這一套,甚至對網友的無理要求表現得非常無語。
對于那些追進他直播間里,逼問他到底是不是真的馬上要回歸國家隊執教的,張繼科毫不留情地反駁他們,“這是直播間不是夢里”,希望他們說話前經過大腦。
不僅如此,針對于那些要他放棄孩子們的網友,他也提出了靈魂反問:“如果你的孩子在考體教結合,我正在帶你的孩子,你還會說這句話嗎?”
不僅如此,經過一輪又一輪的以訛傳訛,一晚上不停有人問張繼科要去參加集訓,搞得張繼科只能在直播中一遍又一遍的回應。
希望大家不要道聽途說,而是聽他到底怎么說。
隨著"龍科聯手"的傳聞愈演愈烈,不少人也在思考,追求自由與個性的張繼科,真的適合在重規矩講成績的國家隊執教嗎?
只不過,歷史經驗表明,國乒從不缺乏個性教練的成功案例。
假設重技術、重體能的張繼科真的回歸國家隊,若能將運動員時期的"破壞性創新"轉化為教練思維,對于如今陷入困境的國乒,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以力破局”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