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E級轎車,梅賽德斯-奔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少其帶“T”的車型已經在兩次對比測試中脫穎而出。不過,E 220 d T現在必須要與寶馬的新款520d旅行車一較高下了。這次又會是鹿死誰手呢?
上一代的BMW 5系旅行車和奔馳E級(參數丨圖片)旅行車就已經展現出了真正的實力,甚至可以說它們非常出色。而它們的繼任者更是出類拔萃,不僅在車輛性能方面,而且從車身比例來看也是如此。憑借著大約5米的車身長度,BMW 5系和奔馳E級完全匹配得上豪華車級別,但是也突破了常規停車場和車庫的尺寸限制。
不過,真正的豪華難道不是源自車內配置嗎?現在寶馬希望新款5系旅行車與同級別領先者奔馳E級旅行車一較高下,而且依靠的是常規實用的動力配置,也就是約200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并搭配四輪驅動系統。
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巴伐利亞(寶馬所在地)還是施瓦本(奔馳所在地)的車企,都在基礎配置上增添了諸多亮點配置。當然,如果客戶有需求的話,還可以提供無動物制品的內飾或者提高可回收材料的占比。這樣一來,配備xDrive、M運動套件的BMW 520d旅行車的基礎售價為68 850歐元。這可不便宜,但畢竟這個價格已經包含了自適應LED大燈、電動尾門及信息娛樂系統。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會影響車輛評分的選裝配置,比如20英寸輪圈轂及輪胎、舒適座椅、自適應懸掛以及運動型制動系統。沒錯,你可得準備好充足的預算,尤其是寶馬還會提供各種各樣的輔助、舒適及多媒體套餐,這些都會進一步提高基礎款BMW5系旅行車的價格。
然而,擅長抬高價格策略的并非是寶馬而是奔馳。奔馳車同樣也配備了20英寸的運動輪胎,有著舒適的空氣懸掛,并能讓車內乘客仿佛置身于舒適的安樂椅中。本篇測試車型的售價約為87000歐元,比寶馬還要貴上10000歐元。要是算上所有其他選裝配置(這些選裝配置羅列出來的話能輕松占滿剩余篇幅),奔馳E 220 d T 4Matic的價格會突破100 000歐元大關。由于保險評級較高,這兩款車的保養維護費用都很貴。
不過,至少在寶馬這里有錢也沒法把所有配置都買齊了。比如說,新款旅行車的選裝全景天窗及后擋風玻璃現在都沒辦法打開了。
要放棄這些配置嗎?嗯,我們可不想這樣做,尤其是車尾門后的空間看起來還挺寬敞的。至少我們很難想象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場景能把這570升的行李廂容積以及一米多寬的空間都給填滿。
與奔馳旅行車的車尾一樣,這里(BMW 5系旅行車車尾)也只需無損地越過那涂了漆且較低的裝載門檻就行。兩款車的后排座椅靠背都可以通過遙控分三段放倒,但寶馬旅行車的座椅靠背放倒后并不完全平整,而是會微微上翹。寶馬旅行車行李廂最大容積為1700升,與奔馳E級旅行車615~1830升的容積相比,其行李廂空間就顯得更容易看清全貌了。寶馬車在空間上的劣勢還源于它那更平坦的底部儲物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寶馬車雖然放不下購物箱,但是可以收納行李遮物簾。使用時遮物簾能順滑地進入導軌,而不像奔馳車那樣無依托地卷起來。
雖然寶馬旅行車行李廂后部的底板可以通過氣壓升起,但升起的高度并不夠。不過,這兩款旅行車的載重能力和牽引能力倒是完全夠用。
關上尾門,把座椅靠背調直,然后入座。坐在寶馬車的后排要比坐在奔馳旅行車的后排更舒適。奔馳E級旅行車有著汽車制造領域里可能獨一無二的后排安全帶高度調節功能。坐在寶馬旅行車的后排長椅上,大腿幾乎能完全平放,雙腳也能更自在地伸到前排座椅下方。而且測試車配備了四區空調。然而,當雙手碰到那看上去頗為簡陋的車門內飾板時,感覺就不太舒服了。
這原本也不算太糟糕,可要是硬塑料再往前延伸一排那就不好了。雖然在那仿碳纖維飾條上能清晰地映照出周圍環境,座椅皮革也能輕柔地貼合乘坐者,但從髖部高度往上主要都是廉價的塑料。就這點而言,BMW 5系旅行車配不上它的豪華級別。
BMW 5系旅行車的方向盤輻條處亮起了綠燈,這意味著高速公路輔助系統已接管車輛控制,在車速最高達135公里/小時后,能在駕駛員目視監督但無需手動干預的狀態下調控車輛在車流中的行駛。沒錯,憑借這一系統,寶馬在德國豪華品牌的技術較量中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其整套輔助系統在實際使用時主觀上給人的感覺要比奔馳的更可靠。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安心地靠在那剪裁舒適但位置稍高的座椅上,看著那朝向駕駛者彎曲的顯示屏了。在這塊顯示屏上,寶馬應用了如今信息娛樂領域所有的前沿技術,甚至還包括一些游戲。當然了,只有在車輛靜止時才能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在屏幕上玩這些游戲。不過,這項功能或許在電動版的BMW5系上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畢竟電動版還涉及到要打發充電時間的問題。雖說有這么多好玩的東西,但遺憾的是,旋轉按鈕在菜單操作時不再像以前那樣直觀了,而且那回旋鏢形狀的顯示內容也不太容易看清。此外,傳統的寶馬車主還會懷念那些實用的駕駛模式、一些實體開關、可自由定義功能的按鍵以及獨立的空調控制系統。
當然,對熟悉奔馳E級車的老用戶來說,它的操作便利性也沒好到哪兒去,尤其是還得在雙輻式方向盤的輻條周圍進行觸摸操作。不過,你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打量一下這個包覆著絨面皮革的豪華駕乘空間!那富有雕塑感的儀表板巧妙地集成了三塊顯示屏,而且車內各處都布置了彩色的裝飾元素。可進行多種配置的顯示內容會以3D動畫的形式躍入眼簾,而前擋風玻璃上的平視顯示系統能虛擬呈現出整個行車道的情況,副駕駛的乘客在車輛行駛時還能觀看YouTube視頻呢。
沒錯,這些確實挺讓人分心的,尤其讓人忽略了最根本的事情——駕駛。實際上,這兩款旅行車在高速公路上主觀感覺都需要費挺大勁兒才能將各自大約兩噸的整備質量加速到規定車速。而想要達到廠家宣稱的最高車速那就更費勁了,只有在經過較長的加速過程、借助順風及下坡路段時,這兩款車才有可能達到最高車速。
BMW 520d的四缸發動機不僅在噪音方面更明顯,而且響應也更靈敏,能比奔馳E 220 d的發動機更輕快地加速沖刺。不過,兩款車都不太適合激烈駕駛,倒是挺適合長途旅行的。憑借每百公里6.6升(寶馬為6.9升)的測試油耗,得益于更大的油箱,奔馳車加滿一次油甚至能行駛1000公里無需再次加油。而且你幾乎感覺不到柴油發動機的那種抖動,奔馳在四缸發動機的減震方面做得非常好。那小小的電動機能以205牛·米的扭矩輔助柴油發動機,主要在節能方面發揮作用:在節能測試環節,其油耗能降到每百公里5升以下。
奔馳車通過出色的減震舒適性彌補了其在動力方面的不足。在這個級別里,沒有哪款車能像它這樣減震如此輕柔,并能如此巧妙地調節自適應減震器的特性曲線。除了偶爾遇到一些路況極差的顛簸路段,車內乘客基本感受不到路面狀況帶來的影響。它與BMW 5系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車身姿態控制方面:奔馳E級車雖然會允許有輕微的搖晃和點頭動作,但能更快地將這些動作止住。順便說一下,這兩款旅行車在制動方面都有著跑車級別的表現,從時速100公里進行制動時,熱車的制動距離略超過31米。
不過在橫向動態表現方面BMW5系就有點跟不上了。什么?沒錯,這聽起來有點反常,因為實際上駕駛樂趣更多地出現在奔馳車上。奔馳車在車輛動態性能方面以及在蜿蜒的鄉村道路上都表現出色,有著穩如泰山的穩定性。其轉向系統憑借輕松精準的操控以及細膩的反饋令人滿意,而BMW5系的轉向感覺有點不自然。寶馬旅行車在彎道中雖然能長時間保持中性姿態,但側傾會更明顯,而且會更早地出現轉向不足的情況。即便在開啟運動模式且放松了電子穩定程序(ESP)的情況下,配備xDrive的寶馬車也感覺不到那種偏向車尾的動態表現。
不過,這對BMW 5系旅行車的出色表現影響不大。但如果要說哪款旅行車更好,甚至是最佳旅行車的話,那還是奔馳的E級旅行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