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韓國首爾出土了上千個金屬印刷活字,經鑒定是500年前的文物,韓國人激動地大喊:“趕緊申遺。”中國網友看到后,只說了一句話,就讓韓國人傻眼了!
“申遺,這必須申遺,我們韓國的文化又又又領先了,必須把這個東西申請為我們的專利。”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韓國對申請專利和申遺有很強的興趣,凡是韓國發現的文物,必須申遺,有沒有成功的先申請一番,如果成功了,大吹特吹,列為韓國的傳統文化,跟中國爭奪文化的解釋權。
倘若是沒有成功,也要跳出來惡心中國一番,陰陽怪氣中國的文化都是偷韓國的,將不少人都氣的牙癢癢,卻也沒有什么辦法,畢竟人家既然拿著這個東西來宣傳,就是拋開事實不談。
2021年發現的金屬印刷活字是什么情況呢,是類似于文書的東西,嘉靖年間的產物,也是倭寇最為猖獗的時期,同時也是朝鮮遭受倭寇入侵最為頻繁的時期,這段時期的中國算是朝鮮的宗主國。
兩個國家在那會關系很好,朝鮮摸著中國過河,了解中國的知識,然后輸出到朝鮮,跟中國學習先進的制度,那時候的中國毫無疑問的世界領先,別的國家都是摸著中國過河。
韓國人可不在乎這活字印刷到底哪里來了,他們只知道自己又有一個申遺的項目,可拿出來一看,韓國人郁悶了,中國人笑了,滿篇的中國字,朝鮮文字的數量寥寥無幾,這明顯就是從中國流出來的。
要是按照這個標準申遺,中國5000年的輝煌歷史,類似的文書不知道有多少,要是全部發到相關單位申遺,恐怕聯合國一百年也處理不完,更別說把這些東西拿過去,中國人自己都顯得害臊。
中國是內斂的,不少傳統文化都沒有申請過,因為不在乎,并且公認源頭在中國,不想干也不屑于干,可韓國卻沒有這種感覺,最近就有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了,甚至連漢服韓國都想申遺,可惜沒有成功。
體面點來說,韓國在加強自己的文化輸出,搶奪文化陣地,畢竟韓國對外宣傳很厲害,不體面點來說,韓國文化枯竭,需要截取中國的文化給它們增添底蘊,久而久之,通過長遠的宣傳,移花接木,把中國的東西當作是韓國的東西,再改變大家的認知。
2000年出頭韓國就有一件文物被申遺“直指”佛經,說是韓國遠超中國,宣傳韓國的非遺技藝,可實際上卻被人查出來,這并非是非遺技藝,只不過是文獻申遺,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對文化研究有幫助,但并非非遺傳承。
本以為吃過虧的韓國能夠暫停自己非遺的腳步,安心發展自己國家的東西,卻沒想到,韓國這兩年把餃子和包子申請了專利,大談以后中國就不能使用餃子或者包子這兩個名字了。
餃子和包子自古以來就是咱國內的文化,尤其是餃子,更是有比較鮮明的歷史,有清晰可考據的歷史,比如張仲景發明的餃子,這樣的有序傳承才讓更多人認可,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對這種東西感觸不太深刻,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實在是太普通了,才會讓韓國見縫插針。
或是移花接木,或者是指鹿為馬,但韓國這樣的行為也只會把自己推向更尷尬的氛圍,可他們一點都不在乎,只是一味的剽竊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