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明宮詞》
很美的電視劇。 從太平公主出生到她的死亡,編劇美化了歷史上那個充滿權力欲望的太平,把她塑造成了一個不合格的zz家,一個惦念親情的有能力的女性,這是她的悲劇根源。編劇通過兩個人對比,一個是前期同樣有能力但異常清醒的武則天,一個為權力不擇手段的李隆基,他們都是合格的掌權者。雖然如此,但劇中對親情的描述同樣讓人印象深刻,一是李治去世的皮影戲,二是武則天去世前的母女長談。 臺詞是一大特色,太多發人深省的臺詞。
2、《金枝欲孽》
零四年的電視劇放在現在看仍然很過隱,如玥的魅力從頭貫穿到尾,并且不斷升華,最后放棄出宮自愿困守紫禁城的鏡頭印象深刻。 拋開一些三角戀劇情和真正男主太醫和侍衛二人組的離譜光環來看,整體還是不錯的,劇集真正的主旨是批判封建禮教之下沒有真正的自由,所有人都是被控制的NPC。
3、《蒼穹之昴》
慈禧、光緒和珍妃的演員都很滿意,慈禧的形象也沒臉譜化。整部劇場景其實不太多,主要還是從母子糾葛和D政展現了局勢變化,不過還是感覺太略寫了,要是多把幾件大事都寫進劇本就好了,梁文秀的愛情線太多啦。希望歷史不被別有用心之人當作招攬權力的工具。
4、《孝莊秘史》
第一次重溫童年經典。感覺沒小時候好看了,記得大玉兒和多爾袞的愛情,這次重溫感覺不到大玉兒有多愛多爾袞,也感受到了多爾袞后期在愛情與權利之間的掙扎,很真實很立體,比起大玉兒對他的愛,他明顯更愛大玉兒。感覺皇太極后期找不到人生意義了,很像現代人。
5、《美人心計》
權、謀、愛、恨,這四個字可以充斥整個美人心計。演員演技沒話說。小學的時候沒看懂,大學再看才發現,最愛的還是竇漪房。能進能退,未雨綢繆,不以最壞的心思揣度他人,同時也能有果決的手段保護自己和愛人。人物都是立體的,沒有非黑即白的好壞之分。也很喜歡她和皇帝的愛情。可惜史書沒有影視劇那般美好,將相敬如賓的愛情進行到底。在竇漪房失明之后,皇帝另寵他人。不得不感嘆一句:power is power. 權力就是如此。既有魅力又危險至極。
6、《甄嬛傳》
劇里刪掉甄嬛哥哥這個角色,一是避免了劇情落入俗套——即安陵容因對甄嬛哥哥的愛產生所以對甄嬛、甄家人產生了恨;二是更加突出甄嬛“長姊”的身份,甄嬛對浣碧、玉嬈可以說是盡全力給了最多,對甄家也是付出最多的。不理解惡意解讀甄嬛的人,甄嬛為了自己、為了生存,借著機會往上走又沒錯,不是只有完全靠自己才是大女主配置,憑著自己的優勢——美貌、聰慧、洞悉人心的本領,借著旁人達成自己的目的,也是大女主的體現。
7、《母儀天下》
袁立演的不錯的,這部劇也讓我認識了佟麗婭,當年袁立也演過趙飛燕可是佟麗婭是我見過飛燕演的最迎合角色的,但是佟麗婭的演技一直很不咋地,這部劇不算太扯有些故事成分的添加是為了能有賣點但好歹這部劇也還是貼合史實的,比起后來的諸多不靠譜的編劇這部過得去了。
8、《真假東宮》
突然想起這個了,童年噩夢,但是真的好看,畫質太差不會再看,主題曲還會唱,記憶最深刻是狗背著頭沖出火場。里面的楚楚也是善良人設,但是我不會覺得她是圣母,我只會惋惜她,因為她演的太好了。不是現在那種靠劇情的圣母,她是那種發自內心善良的感覺。
9、《醉打金枝》
確定佩服香港的編劇,兩部醉打金枝完全不一樣的劇情。小時候看《陀槍師姐》一直以為歐陽震華與關詠荷是一對,魏駿杰與滕麗名是一對,結果前者各有各的對象,后者談9年沒結婚,這部劇中魏駿杰飾演李白與郭芙在一起,為什么皇帝一直讓他脫衣服,確實都是肌肉。剩的都是香港熟面孔,有陀槍師姐的二妹姐,這次由嫂子變成了母親。
10、《還珠格格》
完全被紫薇和小燕子的情感打動了,哭了好幾次,這樣好的女性友誼放在現在也不過時的雙女主劇本吶!!就是結尾有點倉促了,感情線部分都有點突兀,最喜歡就是友情線和親情線了。小時候只在電視上看了一點點,現在終于看完了。反正小燕子和紫薇的角色挺讓人印象深刻的,屬于經典吧。
近30年來最值得二刷的十大宮斗劇,你還記得幾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