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日本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將于4月27日至29日率領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跨黨派代表團訪華,這既是其繼今年1月之后再次訪華,也是其出任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之后的首次訪華。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森山裕在22日的記者會上談及中日關系時說,“為了減少兩國的課題和懸而未決的問題,增加合作與協作,日中雙方共同努力是很重要的。”他表明了將與中方展開討論的想法,還說“期待議員聯盟的訪華能為(改善)兩國關系帶來具體進展。”
齊藤鐵夫(資料圖)
4月17日,美國和日本之間有場特別的關稅談判,不過結果讓人有點失落。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在華盛頓與美國財長碰頭,沒想到談判剛開始,特朗普就突然決定要“親自出馬”,非得參加這場不太對等的交流。事后,有美國媒體透露,特朗普還是一如既往地喊出日美之間“取得重大進展”,可雙方能拿出來的成果幾乎就像零一樣。聽說日本強烈要求美國撤銷關稅,但特朗普卻提出了一堆代價不菲的條件,甚至把日本在美國駐軍的經費虧損計入了談判中。這場談判真是波瀾不驚啊。
報道稱,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在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有可能擾亂全球經濟秩序,并聲稱“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急于在與美國政府的關稅談判中達成協議”。這是石破茂迄今為止就美國關稅政策發出的最強烈警告。長期以來日本給美國當“亞太小弟”換取美國對日本的安全承諾與軍事保護。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對美國存在著深度依賴,在經濟上也難以割舍與美國的緊密聯系,這種關系就像一把枷鎖,束縛著日本在對美關系中的手腳。
在此背景下,日本《朝日新聞》27日發布的一項全國民調結果顯示,超七成受訪對象不相信“美國會在緊急情況下真正保護日本”。與此前同類調查相比,這一比例顯著上升。此外,針對“日本外交是否應追隨美國意向”的提問,68%的受訪者主張日本應盡可能實現外交自主。民調還顯示,54%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民主制度已難以作為他國的榜樣”。《朝日新聞》分析說,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這一政策導向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社會對美國的不信任感。
可以說,特朗普提出的美日貿易協議條件,簡直就像是想把日本的家底掏空。根據日本財務省的臨時統計,2024財年日本已經連續第四年面臨全球貿易逆差,唯獨對美國卻有著63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簡單來說,當前日本的財政狀況幾乎是寄希望于美國,這幾百億美元的順差就是他們的“生活費”。要是特朗普真的讓日本去填補這630億美元的缺口,那可真是把日本逼到了懸崖邊上。那可怎么辦呢?日本的石破茂政府干脆把外交重心轉向了中國。
然而4月18日,石破茂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供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供奉了“真榊”盆栽祭品。盡管他聲稱“不親自參拜”,但這一舉動仍被中方視為“嚴重挑釁”。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象征,任何美化侵略、挑戰戰后秩序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反對。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此舉實為“作繭自縛”。在試圖拉攏中國的同時,卻在歷史問題上“碰瓷”,暴露其對華政策的虛偽性。中方已明確表態,對缺乏誠意的對話不會松口。
歷史問題、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等敏感問題,一直是中日關系發展的阻礙。雙方需要一起努力,增加政治互信,好好處理這些分歧。要改善中日關系,需要兩國拿出誠意和智慧,在合作中尋找共同利益,在問題上尋求相互理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日本試圖在中美兩國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這樣做既考慮到了經濟上的好處,也希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日本通過發展多方面的外交關系,不希望過度依賴任何一個大國,希望能更多地參與到東亞甚至全球事務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