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德國的武器,二戰的時候行,那是海陸空三系的武器都行,所以能在戰場爆錘英美法蘇等國家。
二戰后,德國的武器則屬于陸軍行,海軍行,但空軍卻沒有像樣的拳頭產品的情況。
在東西德分裂的時候,美蘇兩強對自己控制下的東西德可以說是又防又用,所以其實在兩德合并前和兩德合并之初,德國是被閹割了很多軍事屬性,軍工功能的。
德國陸軍拳頭產品,主要指豹2系列坦克。
海軍的拳頭產品,則主要是指護衛艦和潛水艇。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2010年前后上面提到的德國武器,都在世界軍火市場闖出了自己的一篇天地。
也就是說二戰前到二戰那幾年德國武器行,但1945到1980年這段長長的三十年里,體系被閹割了,軍工功能受限的德國武器其實是不行的。
德國武器不同于德國的家電,德國武器口碑好其實也就這二三十年間的事,算是軍火市場的新貴。
德國這個新貴咖位,僅比現在的韓國武器制造高那么一點,比法國武器甚至英國武器都弱不少身位。
世界軍火市場其實每年都有新國家,新爆款試圖進入分一杯羹,最近和韓國在武器研發勾搭甚多的土耳其,其實也是想復盤韓國武器出口騰飛的那一出戲碼,所以目前韓國,土耳其,印度的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咖位其實差不多。
德國的武器,特別是陸軍武器,其實在90年代用戶國的選品測試中,就發現裝甲不行,但其他方面甚可。
甚至同樣地處西歐板塊的瑞典還拉來美國的M1,挑戰者和勒克萊爾坦克背書,證明除了裝甲弱以外,德國豹2坦克的其他各項指標是符合瑞典國防需求的。
但事后來看,其實瑞典的測試也是不完整的,或者說瑞典對外推掉其他坦克的說辭其實水分也是很大的,有自己很足的私心在里面。
但經過這一番他國的武器測試和鑒定及商業吹捧,德國的豹2在歐洲化,國際化的路上越走越遠。
但德國地處西歐板塊,平原環境,國土面積又不大,所以一些極熱,極寒及惡劣條件下的嚴苛測試其實70-80年代的德國是做得不完善,不完整的。
所以,同樣的德國坦克發動機,在歐洲的溫度條件及平原測試沒啥問題,鬧到印度的高溫,高原條件下就把阿瓊坦克整得生不如死,降功率,冒黑煙都是常事。
我們其實早發現這個情況了,偏寒帶地區定型的武器,沒走過熱帶及更高寒極冷(零下幾十度)地區的完整鑒定測試,到這些地區服役是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的。
所以高寒地區研發的蘇27部署在熱帶環境下是要對新發現的漏液問題進行相應改進的。
地中海氣候研發的軍艦跑到亞太部署,沒有相應的維護保養跟進,是會出現拉肚子,趴窩的情況的。
德國的武器,起碼在陸軍這塊,最近十幾年里隨著戰場上露面越來越多,其實處于“塌房”的態勢了。
德國武器并不如他們所宣傳的那樣,真到戰場的嚴苛環境下使用,常常這些先進精貴的寶貝疙瘩還不如一些耐操的武器好用,動不動就在實戰環境中喊“不行”,被干冒煙了。
赤劍以前聊過(大概2年前的文章吧),德國最新研制的援助烏克蘭的新式裝甲車就沒德國軍火商吹得那么神乎其神。
在烏克蘭的戰場反饋,德國近些年才研發的新式地面武器在烏克蘭這樣并不算嚴苛的戰場環境下,就頻頻露短,并且還都不是大的整個分系統出的狀況,而通常是很小的組件經不起戰場上的“造”導致的整車趴窩失能的情況并不少見。
所以精密的武器真要考慮惡劣的戰場環境,雖然在這一點上美國人做得比德國人好,但感覺還是比蘇俄式武器差了那么點。
同樣在熱帶沙漠環境簡單測試過的阿帕奇直升機真面對伊拉克戰場上的沙漠環境,就得全世界停飛阿帕奇,以便集中所有的零配件供應前方機群的維修使用。
伊拉克那種環境,直升機太容易吸入細小的黃沙損傷螺旋槳,發動機等關鍵部件了。
而經歷過真實戰場的實操,美軍還是制定了沙暴,濃霧,雷暴等惡劣自然環境條件下不使用直升機部隊的規定。
所以,陸軍武器,沒完全考慮戰場的惡劣條件,測試環境沒經過熱帶,溫帶潮濕,寒帶,高原,極寒等條件的磨礪,出狀況,塌房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