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花旗國軍隊使用的機槍很多都是外國型號,除了約翰國的劉易斯機槍之外,高盧國的哈奇開斯也在其內。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很多相關著作當中都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花旗國軍隊沒有使用過劉易斯機槍,但是如果大家讀過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很可能會記得蓋茨比在追憶自己率領一個機槍營(其實是該營的殘部,建制并不完整,只有不到130人)參加貢比涅森林之戰的時候,他的部隊使用的就是劉易斯機槍(16挺)。
不過嚴格的說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花旗國軍隊并非沒有國產的機槍,例如勃朗寧M-917就是一例。
不過對花旗國士兵來說,勃朗寧M1917的性能并不完美,由于這種機槍使用了類似“馬克沁”機槍的水冷方式,所以它自然也有“馬克沁”機槍笨重、尺寸過大難以機動等缺點。
尤其是和當時花旗國士兵使用過的采用氣冷方式的“哈奇凱斯”機槍比起來,“勃朗寧”M1917的上述缺點就更加明顯了。
為了解決勃朗寧M-1917在尺寸和重量上的缺點,后來勃朗寧M1917的設計師又設計了主要作為航空機槍使用的勃朗寧M-1918機槍。
不過花旗國地面部隊的需求也沒有被遺忘,因為不久以后,在世界槍械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的勃朗寧M-1919機槍就出現了。
和主要作為航空機槍勃朗寧M1918比起來,勃朗寧M-1919的主要區別就是后者的采用了457毫米長度的槍管,而為了方便花旗國騎兵部隊的使用,后來勃朗寧M1919又出現了勃朗寧M-1919A2的改進型,看得出來,一旦形勢需要,勃朗寧M-1919A2可以很方便的拆開,折疊放到馬匹的馬鞍上,等到了陣地再組裝起來參加戰斗。
但是,勃朗寧M1919的故事并沒有到此結束,因為大家都很熟悉的勃朗寧M-1919A4還沒有出現。
具體的說,朗寧M-1919A4是1934年出現的,這時距離下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還有7年之久。
朗寧M-1919A4是花旗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機槍,這種機槍不但供花旗國地面部隊使用,同時在戰斗機、坦克和吉普車上也能夠經常見到它的身影。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朗寧M-1919A4機槍采用了風冷的冷卻方式,在重量上要比水冷機槍輕得多,但這種機槍的重量仍舊有14公斤((不含三腳架),對于使用這種武器的花旗國士兵來說,14公斤還是有點重,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
所以,在戰爭時期,可以作為輕機槍使用的勃朗寧M1919A6恰逢其時(恰逢其時的意思是指當時花旗國軍地面部隊并沒有合適的輕機槍)的出現了。
不過通過租借法案向國外提供很多的勃朗寧M1919A4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勃朗寧M1919A6的產量盡管高達4.3萬挺,但在當時這種武器似乎僅供花旗國軍隊使用,并沒有對外出口過。
不過本文寫到這里,花旗國機槍上勃朗寧M1917及其后裔勃朗寧M1919的故事也就結束了,再之后,花旗國的機槍發展就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只是那條道路和本文的主旨沒有多大的關系,所以本文到這里就結束,沒必要再繼續浪費筆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