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在電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的當下,如何讓老年群體筑牢防詐意識?4月29日,重慶市公安局聯合市委網信辦、市民政局等單位,在江北區悅薈購物中心啟動“藝起反詐·樂齡萬家行”銀齡反詐短視頻征集活動。通過情景劇演繹、反詐課堂、短視頻創作等形式,重慶探索出一條“以老人為主體、以藝術為載體”的反詐宣傳新路徑,讓防詐知識真正“入腦入心”。
反詐短視頻征集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真實案例搬上舞臺 銀發演員現身說法
啟動儀式上,一場由老年人自編自演的情景劇《餡餅還是陷阱》引發臺下共鳴。劇中,70歲的“楊阿姨”遭遇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險些損失107萬元存款,最終在警銀聯動下化險為夷。跌宕的劇情、生動的表演,讓臺下觀眾屏息凝神。“像!那天騙子打電話就是這么說的!”家住大石壩街道的張阿姨連連感慨。
另一部小品《“客服”的電話》聚焦近期高發的“退款詐騙”套路。演員們以詼諧方式演繹老人輕信“抖音客服”退款謊言,下載詐騙APP的驚險過程。關鍵時刻,社區民警、鄰居和反詐中心迅速介入,成功攔截騙局。表演結束后,江北區公安分局民警登臺“拆招”,傳授“三不原則”——不輕信、不轉賬、不透露驗證碼,贏得陣陣掌聲。
“這些案例都來自真實警情,通過藝術加工讓老人身臨其境,比單純說教更有效。”重慶市反詐中心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健康養老、投資理財類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常態化為老年人群普及反詐知識,成為守護老年人財產安全的重要防線。
多維度聯防 讓老年人成為反詐“主角”
如何讓反詐宣傳更具傳播力?本次活動創新推出銀齡短視頻創作大賽,鼓勵老年人用歌舞、快板、小品等形式講述防詐故事。即日起至6月18日,參賽者可通過“光明網重慶頻道”公眾號提交作品,優秀內容將獲得表彰并廣泛傳播。
為降低創作門檻,主辦方特別推出“反詐素材包”,涵蓋典型案例、防詐口訣等實用資料。目前已有500多個老年藝術團、超2萬名老年人報名參與,預計活動將覆蓋百萬老年群體。“讓老人從‘被動聽’轉為‘主動講’,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行動力。”重慶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相關負責人強調。
啟動儀式現場,由江北區反詐中心、中國電信重慶公司、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聯合光明網打造的江北區反詐騙中心聯合反詐工作站正式揭牌。“當前去銀行網點的多是老年人,網點營業廳就是老年人反詐宣傳的重要陣地,借助銀行網點開展線下宣傳,然后利用媒體傳播優勢輻射所有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反詐意識。”江北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負責人表示,工作站設置在重慶觀音橋人流最密集商圈,將成為反詐工作的前沿陣地,意義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