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資料來源:《“我是海軍司令,不是旅游局長”》——中華讀書報2013年0501
1982年的一天,剛剛擔任海軍司令沒多久的劉華清帶著人來到了膠東半島,自打到任之后,劉華清就一直沒有閑著。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國內各處海軍基地視察,如今他來到了山東,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旅游勝地蓬萊。
此時天氣正好,蓬萊一帶景色秀麗,劉華清卻完全沒心思欣賞沿途的風景。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當地的軍港,眼前的情景卻讓他感到非常不滿,在面對前來接待的潛艇大隊領導的時候,他生氣地對眾人說道:“我是海軍司令,不是旅游局長!”
劉華清之所以這么生氣,主要是因為他們剛剛來到軍港,就看到艦艇錨泊在航道上。劉華清感到無法理解,便詢問潛艇大隊的人,艦艇怎么不停在碼頭。
對方的回答讓他感到有些無語,原來軍港區航道水位太淺,艦艇進出都必須趕在高潮時刻,不然就可能擱淺。
那按理說,這樣的地方就沒必要駐扎潛艇大隊,可部隊在蓬萊閣這一帶拿到了一塊好地,正好處在風景區內,雖說是淺水灣,但他們還是在這里修筑了營區。
聽了這樣的解釋,劉華清會感到這么生氣,并說出那樣的話也就能夠理解了。與劉華清一同來到這里的,還有北海艦隊的領導以及煙臺基地當地的領導。
劉華清對這里的狀況非常不滿,他決定將駐扎在這個軍港的大隊裁撤,至于那塊好地,就交給艦隊和基地商議使用。
在隨后視察其他軍港的時候,他也抓出了大量的問題,并決定在海軍內進行大范圍的整頓。很多人并不理解劉華清的用意,實際上他早已著眼于現代海上戰爭,打算讓海軍變成真正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部隊。
劉華清出生在湖北黃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一家人的日子就過得非常苦,好在當地在黨的領導下發生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革命思想開始深入人心,年少的劉華清就堅定了信念,決定為革命奉獻一生。
1931年,15歲的他正式參加了紅軍,不久后就擔任了鄂東游擊總司令部科長,他作戰非常英勇,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數次反圍剿戰斗。
靠著自己的能力,他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之后他又跟隨部隊開始了長征,表現活躍的他得到了組織的重視,被提拔為第十五軍團政治部科長。
抗戰爆發后,劉華清又前往了129師工作,到了解放戰爭期間,他成為二野的一員。多年以來,他跟隨部隊四處征戰,到了解放前夕,劉華清已經成為二野第11軍政治部主任。
后來他又跟隨部隊從北打到大西南,解放了全國多個省份,隨著戰爭結束,劉華清也得到了新的任務。那時,新中國開始籌建海軍部隊,雖說解放軍之前并沒有海軍,大量將士沒有相關經驗,但組織經過多年的培養,還是有著豐富的干部儲備。
劉華清就與許多干部一樣,被調到了海軍工作,他被任命為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1954年,組織又安排劉華清到蘇聯留學,前往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深造,他在這里系統學習了海軍的諸多知識,增長了自己的見識。
回國后,劉華清立即被任命為北海艦隊副司令,同時又負責國內重要軍港旅順的工作。雖然那時國內海軍起步較晚,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但劉華清等人將學到的先進理念用于海軍的建設,使得海軍的發展速度極快。
終于在他們這些海軍先驅的努力下,新中國的海軍部隊已經有了不錯的規模。劉華清在海軍工作多年,雖然之后由于一些事情,他一度離開了海軍部門,但他的心里還是放不下海軍。
終于到了上世紀80年代,劉華清重回海軍,可回歸之后他卻發現海軍的情況比自己想得還要糟糕。為了掌握部隊的真實信息,劉華清這才開始了萬里巡查的工作,他帶人從東北的諸多海軍基地開始,一路沿海視察各處海軍軍港。
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何執著于軍港,劉華清告訴大家軍港的情況,才能真實反映海軍的狀況。他們就這樣從東北到山東,隨后一路向南又來到了福建等地,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劉華清把全國的海軍基地都看了個遍。
他確實從中查出了太多的問題,其中最令他感到震驚的是,眼下海軍的指揮理念,居然還停留在50年代。他們離開之前海軍是怎么作戰的,現在海軍就還是那個樣子。
可外面的世界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若是抱著舊的理念一直走下去,那海軍是不會有未來的。于是,劉華清開始在全軍推進改革,從精兵簡政開始,他的一番整頓讓停滯多年的海軍終于開始向前發展,他成功挽救了國家的海防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