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公莊鎮(zhèn)大陂村村委100米左右,綠樹林中由紅磚圍墻圍著一座一層平層白墻的老宅,靜靜地矗立著,這里是中共優(yōu)秀共產黨員扎根基層奉獻一生的陳登同志的故居。近日,記者走進這座承載著紅色客家記憶的院落,聆聽陳登同志家屬和當?shù)厝罕娭v述這位老黨員對故居的深厚眷戀,以及這份眷戀背后永不褪色的初心,故居無言,見證赤子初心。
陳登故居
陳登故居
庭院的另一個退漆的木門,典型的七室一廳客家小院展現(xiàn)在眼前,進門墻角擺放著老式木沙發(fā),墻上掛著中國五星紅旗和黨旗,緊鄰著陳登同志的俏像,書桌上放著泛黃的筆記本和茶杯、獎狀等,陳登女兒陳惠紅回憶道,“以前父親無論多忙,每年清明節(jié)和七一建黨節(jié),都會回到老宅,在堂屋的黨旗前佇立良久。他說每次站在這里,仿佛回到18歲時入黨宣誓的那天”。
優(yōu)秀共產黨員—陳登
不忘初心,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回想小時候得知日寇侵略中國,他恨得咬牙徹齒。抗日戰(zhàn)爭年代(1931.9.18一1945.9.3共14年)陳登出生于那個年代,父親那個時候很小,1945年日軍第四次侵略中國惠州時,父親才8歲,他很調皮,聽大人說日本鬼子要來,他蹲守埋伏在離馬路遠一點的小樹林里,為村里站崗,看到日寇經過,他就跑去向村民匯報情況,使得村民提前疏散并隱敞起來離敵人比較安全的地方,有點象王二小角色娃娃兵。從那時開始,他心里己經埋下了革命抗戰(zhàn)的種子。直到到后來抗戰(zhàn)勝利后,新中國成立,成年后,他被安排在縣宣傳部工作,后來因為奶奶突然患了腿疾,不能走路,他為了孝順,申請從縣城調回到鎮(zhèn)府,負責管理三家林場當場長,植樹造林,大坑口林場,豬古嶺林場,下爐底林場,帶領上百號人植樹造林,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再到后來被廣大村民推選為村長,堅守著這塊土地30多年村官期間,受到當?shù)匕傩兆鹬睾蛺鄞鳌?br/>女兒陳惠紅回憶道:在父親過往人生經歷中,曾擔任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博羅分會主席,縣宣傳隊長,當過校長,管理過1000多人的學校(利山學校)做過村官書記,直至自動卸任。在他任職期間,在集體工作上他廉潔奉公,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為基層百姓服務,在他30多年村官期間為百姓排憂解難,帶頭響應黨的政策號召,無論是試驗高產稻田:雜優(yōu)成功得到畝產1200斤的產量,試種甘蔗,滿園豐收,試種桔子也是大豐收,那個時候80年代初他已經是農作物試種成功推廣能手,然后,父親他就把他成功的經驗推廣給農民朋友們。
在他擔任3個林場場長期間,有一次由于村民抽煙煙頭火種引起火災,當時陳登召集帶領了上千人前往"背蔭山”救火,當時救火3天3夜,只喝山溪水,后來在陳登的指揮下,成功把山火撲滅并無人員傷亡,為國家挽回了重大經濟損失。那個時候他喉嚨喊到很多天講不出聲音,失聲多天,這是他用生命救的火,他為了集體忘了疲勞,為了集體和國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在家庭文化熏陶里,父親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助人為樂。記得我們一家人吃飯時候圍坐在八仙桌,就象開家庭會議,飯桌文化,以孝敬為先。還教會我第一首歌《國歌》,大海航行靠航手等,父親的身上很多優(yōu)點特別是對我們子女的愛國教育、三觀教育、勤儉節(jié)約、教育我們尊重長輩、認真讀書虛心學習堅持學習,拾金不味等優(yōu)良作風。
父親陳登的諄諄教誨使我記憶猶新,回到童年,他的教導思想激勵著我的成長,體現(xiàn)了一位中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七一勛章獲獎者光的延續(xù)。女兒陳惠紅說道:今天是我父親陳登(1937.5.4一2020.8.16)快五周年了,他永遠活在我們兒女的心中,在他的紅色教導思想下,我們不忘黨恩,初心不改,我們繼續(xù)傳承優(yōu)良紅色家風,我們作為兒女將永遠傳承下去。
圖:谷林 編輯:盧 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