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去年的“巴西牛排女孩”事件,會再次引發關注,其“狗血”劇情分為上、下半場:
【上半場】2024年12月16日,國內某高校李同學在男友資助下飛往上海觀看電競比賽,與37歲已婚烏克蘭選手Zeus相識僅一天后發生關系。月底,Zeus將親密視頻上傳外網,并配文“得到中國女孩就像買一塊巴西牛排一樣容易”,引發全球圍觀。
【下半場】半年后,也就是2025年7月8日,高校發布通報,擬以“與外國人有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為由,開除李同學學籍。
李同學的私生活當然可以被批評:對感情輕率、對伴侶不忠、對自己不負責。但批評的邊界應止于她本人,將她的“私德”行為上升到“國格”層面,不僅涉嫌性別羞辱,也降了“國格”的檔次。
真正的國格,絕不是把公民的私生活當成國家臉面的“遮羞布”,它是一套由國家制度、社會文明與公民尊嚴共同構成的復合體,其核心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主權獨立和國家尊嚴、內部治理的公正與效能(法治、善治、人權保障、社會公平等等)、道德水準與文化精神、國民素質與認同感(國民整體道德修養、文明程度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等等)。
很顯然,李同學代表不了中國女性,有人說李同學的行為“引發全球范圍內對中國女性的污名化攻擊”也是挺扯的,至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加沙人民、烏克蘭人民沒空搭理這種事。
我覺得真正的國格是“國家如何對待自己的公民”,而非“公民如何裝點國家的面子”。
一個高等教育機構,在面對涉外羞辱時,不盡全力保護本國學生,反而無視學生隱私,以“國格”為借口,將“中國女性與外國男性發生關系=辱國”制度化,對受害者進行二次羞辱,才是真正丟了中國人的臉。
其實要是在事件發生之初,學校反應及時,當時就作出開除決定,可能還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勸退”更合適),比如當時的我,大概率會以其男友的身份代入,會感覺快意恩仇,但大半年過去了,又把這事翻出來,有點拖拉。
處分一名學生,犯不著用公告的形式,根據學校的公告,此前《擬處分告知書》已通過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留置送達等方式送達,可能是李同學難以接受,其態度惹怒了誰,于是才會想到這一出“公告送達”,這種格局是不高的。
另外,李同學發生這種事,估計也不好意思在校待,是不是“曠課”太久?那么對學生“曠課”等違紀行為,開除學籍也沒問題,不要上綱上線,往“辱國格”這個個人承受不了的高度上靠。
因為把“辱國格”的帽子扣給受害者,本身就是一次國格的塌陷。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在涉外丑聞里先追責違法的外籍人士,再檢討制度的漏洞,而不是急著把本國女孩釘上恥辱柱,那才配得上“國格”二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