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奮力攀“高”,“峰”景獨好。近年來,重慶墊江縣高峰鎮堅持鄉村文化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理念,緊扣鄉村實際,緊貼群眾需求,堅持以文化人、德潤人心,推動鄉村文化和鄉風文明大提升。通過雷竹等產業發展、農耕文化體驗活動、非遺傳承等多元路徑,實現群眾增收、鄉風煥新、農文旅深度融合。
實施“三項賦能”激活鄉村活力
在賦能產業發展方面,高峰鎮將文化元素植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依托2000畝柑橘、1000畝雷竹等產業資源,帶動群眾務工1100余人,收入420萬元。其中雷竹產業亮點突出,種植大戶趙勇在紅星村、建興村等四地建立720畝雷竹基地,批發銷往成都、貴州、上海等地,全年累計帶動周邊群眾增收72萬元,創造就業崗位90余個,實現人均增收約8000元。在傳統銷售基礎上,創新與本地抖音達人合作開展直播帶貨,實現電商銷售雷竹1噸。通過“春季挖筍體驗活動”,帶動游客參與農事體驗,村民可通過向導服務、工具租賃等實現多元增收,并帶動周邊農家樂、土特產銷售。
村民們把雷竹裝載上車(龔長浩 攝)
同時,實施道路體系建設、薅秧歌廣場擴建等0余個項目,建設完善特色民宿、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賦能鄉村建設。在賦能鄉村治理方面,舉辦“鄉村振興影像尋訪”等文化活動20場次。以塆院治理為小切口,引導群眾制定村規民約、院規院約等,開展“最美塆院”月評選活動,提升鞏固鄉村治理成效。
打響“三張名片”擦亮文化品牌
墊江縣高峰鎮深挖鄉土文化底蘊,著力傳承弘揚市級非遺“高峰薅秧歌”,新增4名傳承人,推出精品曲目《薅出幸福薅出歌》,積極申報“高峰薅秧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峰鎮還聯合高校打造“墊江縣鄉村振興教學基地”“大井黨?!保壗ㄔO“墊江縣文藝創作基地”,組織縣內13個藝術家團體入駐開展“月采風、季展演”活動;建設30畝農耕文化體驗展示基地,組織中小學生開展農事體驗、農耕研學等活動,積極申報承辦“農民豐收節”等活動。規劃建設3公里“龍溪河二十四望娘灘”灘河文化長廊,圍繞大井村寇家壩“母子井”打造孝道文化展示點。
聚焦“三個引領”深化鄉風文明
高峰鎮以文化為紐帶,凝聚鄉風文明向心力。在紅巖精神的引領下,當地邀請紅巖烈士陳鼎華親屬走進院壩講述紅色故事,組織鎮村黨員上專題黨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聚焦榜樣示范引領,以“一塆院”兩勞模為載體,廣泛宣傳大井村寇東蘭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寇娟娟西藏自治區勞動模范先進事跡,邀請她們回家分享創業經歷和奮斗精神;聚焦黨員先鋒引領,組建黨員先鋒隊、突擊隊等,發揮黨員在急難險重、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先鋒作用,引領群眾見賢思齊,推動鄉風文明向上向善。
據了解,高峰鎮大井村獲評重慶市鄉村治理示范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正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與“重慶市鄉村振興示范村”。下一步,高峰鎮黨委、政府將繼續緊扣全縣“鄉村振興示范鎮”這一定位,緊緊圍繞“一鎮三地一區”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廖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