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的直播間最近被一根竹竿搶了風頭。這根從莫干山運來的三米長竹竿,不僅動用了十六輪大卡車專程護送,還成了團隊口中的“新同事”。
直播時鏡頭一掃到它,彈幕瞬間被“重生之我在與輝同行哄老板上班”刷屏,每分鐘觀眾暴漲3000人。
更離譜的是,網友甚至開始給竹竿安排“工作”——有人提議讓它“代班主播”,還有人連夜設計出“竹節盲盒”……
這根竹竿第一次亮相就自帶“戲精”屬性。董宇輝雙手托著它介紹:“這可是押了七道檢測工序的寶貝!”
團隊連夜剪的短劇里,竹竿直接化身“定海神針”,一會兒挑起待檢的粽葉晃悠,一會兒變成舞臺尺寸標尺。
眼尖的觀眾當場破譯密碼:竹竿上十六個節疤,正好對應團隊成立十六周。
彈幕區徹底玩瘋了。當技術小哥鵬鵬路過竹竿時,評論區秒刷“兩光棍世紀會面”;董宇輝解釋某次酒檢數據偏差時,竹竿頂上綁的檢測報告被風吹得嘩嘩響。
網友立刻接梗:“竹竿都在搖頭說這數據不靠譜!”三天內,直播間收到超20萬條創意投稿,68%的人投票支持把竹竿切成十六段做成盲盒,每節塞進不同文創產品。
檢測報告成了竹竿的“時尚單品”。首批粽葉樣品經過三家機構平行檢測,董宇輝舉著竹竿打比方“就像竹子得淋幾場春雨才能竄高。”
此前酒品檢測出現0.3%的數值波動,團隊直接下架整批貨,復檢合格后才重新上架。現在每公布一項檢測結果,工作人員就把報告掛上竹梢,最高紀錄同時掛了9份文件。
這根竹竿甚至驚動了文化圈。網友翻出莫干山非遺竹編手藝人的直播錄屏,發現同款竹料編織的茶簍售價超過2000元。
團隊剛透露要把竹竿做成中法文化交流道具,評論區就冒出神建議:“《梁祝》里化蝶改成化竹竿,絕對上熱搜!”越劇票友連夜P圖,把竹竿P成舞臺上的銀河鵲橋。
最硬核的操作藏在運輸細節里。負責押運的物流公司證實,為運這根三米竹竿,專門調用了通常運送精密儀器的恒溫貨柜。
車隊進京時,有粉絲開車追了三個高速服務區就為拍竹竿“上班”。直播間后臺數據顯示,竹竿出鏡時段用戶停留時長提升12分鐘,彈幕含“竹”量高達43%。
團隊現在連開會都圍著竹竿轉。策劃組把網友投稿打印出來貼滿墻面,從“竹節刻團隊里程碑”到“開發AR掃描看生長過程”,最狂的提議是讓竹竿領養秦嶺熊貓。
而那只被董宇輝拿來比劃檢測流程的粽葉樣本,目前正在直播間背景墻C位展出,用透明亞克力盒裝著,標簽寫著“已通過7道關卡,靜候最后三刀”。
竹竿的衍生效應還在擴散。某電商平臺同款竹料制品搜索量三天漲了700%,莫干山民宿趁機推出“打卡董宇輝同款竹徑”套餐。
直播間里的竹竿倒影被截圖二創,有人做成“在竹節上寫心愿”的互動H5,凌晨兩點還有3000多人同時在線敲竹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