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一屆政府即將上臺,候任總理默茨多次強硬發聲,更對俄羅斯直言不諱,也對北約的未來,以及支持烏克蘭做出表態。
德國態度很強硬,這讓不少某粉很不爽,直言只要俄羅斯出手,就會將德國“大卸八塊”,顯然,這是高估俄羅斯,也不了解歷史。
俄羅斯連烏克蘭都搞不定,還要到處“求援”,除了放狠話之外,能搞得過德國?
這事要從二戰捋一捋,二戰爆發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后9月17日,蘇聯也開始進攻波蘭,一開始,德蘇是盟友。
德國實力太猛,把歐洲、非洲大多數國家都得罪了,蘇聯也從最先的德國盟友變成德國的敵人,只能說,選擇決定一切,這影響了二戰以來80多年的世界秩序。
德國最開始猛攻蘇聯,一路高歌猛進,都快打到莫斯科了,以至于蘇軍“紅場閱兵”后直接上戰場,只能說何其悲壯。
德國敗在天氣,以及蘇聯人的英勇抵抗,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無法忽視的就是美國依照《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的援助,說實話,德國是被同盟國耗死了,蘇聯不是決定因素。
4月30日,俄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在5月9日“勝利日”之際再次談到美國的《租借法案》。
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感謝美國的《租借法案》,如果沒有它,俄羅斯將會非常困難,但無論如何蘇聯都會成功的。
佩斯科夫還補充道:“租借法案是有償服務,俄羅斯直到普京執政期間才還清。”
顯然,佩斯科夫忽略很多事實,也否認《租借法案》帶給蘇聯的巨大能量,這是有意為之。
數十億美元的《租借法案》究竟向蘇聯提供了什么?
近50萬輛卡車,蘇軍主要依靠美國車輛作戰,如果沒有這些車輛,蘇軍就無法進行機動作戰,只能依靠步兵和馬匹。
鋁、銅、裝甲鋼,沒有這些物資,就不會有坦克、飛機和炮彈。
數萬噸罐頭肉和口糧使數百萬士兵免于饑餓。
大量火藥和燃料滿足蘇軍需求,蘇聯當時生產的彈藥和汽油無法滿足軍隊需求。
還有航空燃料、鐵路軌道、機車、貨車、廣播電臺和電信設備、制服、皮夾克、靴子、毯子等眾多物資。
就連斯大林也承認美國援助的重要性,他(在與陸軍元帥艾倫·布魯克的對話中)說道:“沒有租借法案,我們就不會贏得戰爭。”
事實上,蘇聯及其繼承者俄羅斯支付給美國的金額還不到物資名義價值的30%,而且存在著嚴重的拖延和丑聞,以至于最后將援助物資價值打折,最終不了了之。
美英法等盟國摧毀德國空軍的84.4%,對德國實施轟炸,攔截所有商船,摧毀德國的國防工業,而且盟軍在多條戰線上同時作戰,包括復雜的空降和兩棲作戰,以及戰略轟炸行動和切斷海軍補給路線,這些給德國造成嚴重損失,從而間接挽救了蘇聯。
蘇聯在與德國作戰之初傷亡慘重,直到美國依靠《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援助才得以扭轉局勢。蘇聯的工業能力和技術不足以與美國匹敵,如果不是美國的《租借法案》,以及德國陷入兩線作戰,蘇聯早就輸了。
80年后,德國戰車再次“復活”,俄羅斯對德國默茨政府十分不滿,佩斯科夫否定《租借法案》的重要性,強調當時的蘇聯能戰勝德國,也是為了說明德國不堪一擊。
德國的實力真的不如今天的俄羅斯嗎?
特別是默茨政府將俄羅斯視為歐洲“威脅”,俄羅斯試圖再次證明自己比德國更加強大,足以說明,俄羅斯面對德國的“復活”有些緊張了。
無論從歷史淵源上,還是二戰以來,德國與俄羅斯的關系不用再詳細敘述,德國對俄羅斯絕無好感,俄羅斯也對德國十分緊張。
從如今的GDP總量,工業水平,軍事潛力方面來看,德國實力顯然更勝一籌,至于未來會發生什么,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