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明星超有錢,接個廣告就有大把的錢?!?/strong>
這是普通人對明星的認知。
然而,有一位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熒幕上的老演員,卻從來沒有接過一個廣告。
他曾經出演過劉羅鍋、喜來樂等經典的電視人物形象,曾憑借《鳳凰琴》中余校長一角,同時獲得政府獎、金雞獎和百花獎三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
2020年,他獲得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的榮譽稱號。
這位曾獲得無數榮譽的老戲骨李保田,在當下的娛樂圈內,竟處于無戲可拍的狀態,不得不說這是整個內娛的悲哀。
有演技有實力,卻無戲可拍,說起李保田被暗中封殺的原因,讓很多人感到費解,卻又好像是定數。
李保田出生于1946年,父親是國家干部,他作為家中長子,被父親寄予厚望。
但是,李保田天生跟學習沒有緣分,上學成績很差,卻喜歡看戲。
他可以跑幾十里路去戲院看戲,就是沒辦法安心坐在教室學習。
那時候生活不易,李保田沒鞋可穿,走這么遠的路,腳底磨出一顆顆血泡,他感覺不到疼,坐在戲院里一臉癡迷。
戲演完了,他在里面發呆很久,準備要回家,才發現腳疼的走不了路。
李保田決定去演戲,父親覺得他沒出息,又攔不住倔強如牛的李保田,只能氣得對著他大吼:“你去學戲,我就當沒有你這個兒子!就當這個兒子死了!”
李保田離家之后,在南京柳子劇團學戲,為了能演好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訓練。
那一年,國家發生自然災害,鬧了饑荒,李保田沒東西吃,就拿著豆腐乳沖水喝,餓得不行了,甚至出去乞討要飯。
因為長期吃不飽,又每天高強度的訓練,李保田發高燒暈倒在訓練場。團里人急急忙忙把他送到醫院,護士要給他輸液,卻發現李保田身上腫得像被雨水泡脹的樹皮,連血管都找不到。
李保田回到團里之后,越發刻苦訓練,終于得到了第一次上臺的機會,一個只有兩句臺詞的小角色。
李保田想著自己練習了這么久,就這兩句臺詞,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上臺絕對是沒有問題的,為此他還特地把弟弟叫過來看自己演戲。
上臺之后,李保田懵了,平時張口就來的臺詞,在嘴里轉著圈,扭著花,就是說不出口。
他跟一名校尉對戲,對方看他接不上詞,直接拿出刀把他“砍死”,嚇得李保田弟弟在底下放聲大哭。
第一次登臺丟了臉,李保田知道演戲不容易,自己練了這么久,上臺還是一句話說不出。這讓李保田心里很難受,也激起他內心的倔強,他一定要成為大演員。
1978年,中國恢復高考,李保田又看到了自己成為大演員的希望。他反反復復去找團里領導,把領導磨得不耐煩了,才答應他去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團里人不認為他能考上,想著他撞到南墻,撞疼了,自然就死心了。李保田想的卻是:“我要是考不上,這輩子就不干這行了?!?/p>
李保田小學文化,說話還有濃重的口音。為了能考上中戲,他整天泡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文化知識,出來圖書館就對著《新華字典》和《克雷洛夫寓言》念,糾正自己的發音。
考前很長一段時間,李保田都沒有休息過,他是硬挺著堅持完考試的,考完之后,他就病倒了。直到收到錄取通知書,他的病才慢慢好起來。
進入中戲后,已經有多年舞臺歷練的李保田如魚得水,很多演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這時的李保田已經不是上臺說不出話的新人,而是能演得惟妙惟肖,獲得滿堂彩的小演員。
有一次李保田演《麥克白》里的看門人,他上場前后不到五分鐘,就獲得了連綿不斷的掌聲。這讓多年癡迷于演戲的李保田心里很是得意。
下臺之后,班主任卻嚴肅地對他說:“千萬不要以自己能成為一個二流演員而沾沾自喜?!?/p>
這句話成了李保田的人生格言,從此之后,他除了對做演員的執著和堅持,又多了一份對演戲的敬畏和嚴謹。
李保田扮演《流浪漢與天鵝》中的流浪漢,去農村體驗生活,淘到一件破破爛爛里邊都是虱子的背心作為服裝。
為了看起來像農村人,他跑去湖區劃船,把自己曬到皮膚爆開,最后弄得比農村人還黑。
李保田四十歲扮演八十歲的葛老爺子,為了追求妝發自然,他用漂白劑把頭發和胡須給漂了,導致自己大量脫發。
類似了例子有很多,只要進入角色,李保田就只是角色本身,不在有一點自己的影子。
這樣拼命的李保田,很快憑借精湛的演技獲得了飛天獎優秀男主角和金雞獎最佳男配角,也讓李保田名聲大噪,有了更多的資源。
李保田做演員只為演戲,不在乎名,也不在乎利。
張藝謀籌拍電影《菊豆》,堅持要李保田演主角楊天青,但是這個角色只有十八歲,李保田覺得自己不合適,直接拒絕了張藝謀。
別人都表示不理解,“這是張藝謀啊,這樣的導演找你演戲,你都不去,知不知道有多少演員主動貼上去?”
在李保田這里,先看的是角色,能夠塑造好的角色,合適的角色,才是對觀眾的負責,其他都不重要。
為了請李保田演出電影,張藝謀最終把楊天青改成了三十多歲,李保田才答應演這個角色。
《宰相劉羅鍋》中李保田飾演的“劉羅鍋”剛正不阿又不失幽默機智,加上張國立扮演的乾隆,王剛扮演的和珅,三個人被稱為“鐵三角”。
這部劇當時爆火,大街小巷都能聽到那首“天地之間有桿秤……”,張國立因為這個角色一夜翻身,王剛成了”和珅“專業戶。也因為這部劇,內地掀起了戲說劇的熱潮。
有人邀請“鐵三角”趁熱打鐵,拍個續集,可以吃上第一部的紅利,張國立和王剛都同意,李保田卻拒絕了。
李保田說:“劉羅鍋就那點事,升華不出新東西,沒有必要重復?!痹谒磥?,沒有必要為了紅,拍續集,他也不想在劉羅鍋的角色中走不出來。
之后,李保田也沒有再跟張國立和王剛合作,別人問起原因,他的回答是:“人跟人是不一樣的。沒成腕兒的人,比較有上進心,我更愿意跟他們合作?!?/p>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并無對錯之分。張國立之后又拍攝了《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多部戲說劇,王剛又多吃扮演和珅。
李保田不能干涉別人的選擇,也不愿意受別人的影響,只能約束自己堅持做一名踏踏實實演戲的純粹的演員。
2003年,李保田出演《神醫喜來樂》,李保田憑借這部劇獲得金鷹節最佳表演男演員、最具人氣男演員和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三個大獎,卻在拿獎當天炮轟了制片人:
“如果他不來領獎,說明他還知道羞恥,如果他來領獎了,說明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羞恥。”
李保田這樣說,是因為原本很好的電視劇,為了獲取更大的商業價值,經過剪輯注水,從原來的30集變成了35集。
李保田覺得,這種注水行為,嚴重破壞了電視劇原有的劇情邏輯,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他說:“原來這部劇可以做成近期電視劇中最好的一部,就這樣給糟蹋了?!?/p>
不希望演員辛辛苦苦幾個月,最終的勞動成果卻因為利益而被破壞,李保田表示,以后他拍戲,必須做藝術總監,電視劇播出要征得他的同意。
李保田參演《欽差大臣》,劇組在電視上映后,不顧之前的協議,在沒有通知他的情況下,把30集的電視劇延長到了33集。
李保田知道后,把劇組告上了法庭,索賠190萬。
為此,李保田和劇組撕破臉,劇組的人公開表示:“李保田就是一個大戲霸”,“以后絕對不會再和李保田合作,奉勸圈里的朋友都不要再用李保田”,“李保田這么搞,就是為了錢”。
李保田的兒子李彧替父親不值,他對媒體喊話:“父親俠氣很重,不在乎錢,從來不接廣告,經他手推掉的廣告就有2000萬,根本不是為了錢打官司?!?/p>
是的,李保田從來不接廣告,從事演藝事業幾十年,再大的品牌、再高的報價,他全都拒絕了。
他在一次采訪中說,“如果今天我演一個老中醫,明天就出現在電視上代言感冒藥,你讓觀眾怎么信我?”
李保田不接廣告,不是因為清高,而是因為對藝術的敬畏,對演員職業素養的追求。
李保田因為電視劇注水,向劇組索賠,不是因為貪財,而是秉持對觀眾負責,對電視劇藝術性負責的赤子之心。
李保田最終勝訴,獲得了劇組的賠償,卻因為此被傳“戲霸”,遭受到了影視公司的“封殺”,逐漸淡出娛樂圈。
沒有戲拍的李保田,會把自己悶在家中畫畫和雕塑。做事嚴謹認真,倔強堅持的李保田,干一行愛一行,他的畫畫和雕塑作品也都達到了近乎專業水平。
李保田已經很久沒有出過作品,他在電視金鷹獎“終身成就獎”的獲獎感言中說:“沒有為大家服務的時候,我就躲在家里頭一門心思畫畫,等有了合適的機會,我繼續像以往一樣充滿激情地為大家服務。"”
有網友留言說:“這才叫藝術家。我從沒見過哪個演員把演戲,稱作‘為觀眾們服務’的。”
也有人評價他:“一生敬業,干凈做人?!?/strong>
這應該是對當前無戲可拍的李保田老師,最高的贊譽吧。
這就是李保田,在這個事事追求效率的年代,能夠始終堅持自我,不妥協、不低頭,不向財富看齊,只為藝術獻身的“最后一位演員”。#李保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