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懷揣著憧憬的張某入職蓬江某公司,擔任納晶體項目技術總監。誰曾想,三年競業限制期滿后,公司以 “條款超法定兩年上限” 為由拒付百萬元補償款。“這一紙判決是我繼續留在這座城市的底氣。”當蓬江法院依據公平原則支持其訴求時,張某的感慨道出了千萬勞動者對法治的期待。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珠西門戶樞紐、江門主城區,蓬江區集聚了全市18%的人口,工業扎實、產業興旺,每天有萬千勞動者在車間廠房、商圈樓宇、配送路上書寫奮斗故事。如何讓法治成為勞動者最堅實的依靠?立足中心城區法院定位,蓬江法院始終將服務保障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公正與效率”主題,以法治力量護航勞動者逐夢僑都。
蓬江法院始終將服務保障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培育護才興企法治土壤:
在“智”與“制”的平衡中厚植創新基因
在蓬江產業園就業驛站,某企業人力資源經理發出感慨:“現在再也不用為人才流動與企業權益的平衡犯難了。” 這源于蓬江法院對張某案的示范裁判 ——當企業以“條款無效”拒絕支付超期競業限制補償時,法院適用公平原則,認定勞動者已履行義務即應獲得對價,為高端人才吃下“定心丸”。
為破解“引才容易留才難”的痛點,蓬江法院始終堅持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保障企業生存發展并重的理念,不斷提升勞動爭議案件審判質效:建立專業審判機制,積極推進繁簡分流,對簡單金錢給付類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快速定分止爭,對除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外的“疑、繁、新”案件實行繁案精審化辦理,不斷滿足多元化、立體化、精細化的糾紛解決需求。
勞動爭議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達45%、勞動爭議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縮短30天、調撤率20.59%......一組組數據背后印證著蓬江法院近年來堅持以公平正義全力營造法治化就業環境的堅實步伐,如今這片法治沃土,正吸引著八方“金鳳凰”競相來棲。
在裁審聯席會議上,蓬江法院與蓬江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圍繞研討內容形成裁審銜接備忘錄。為有效破解“類案不同處理”的困境,此前,雙方還建立了“同案同判”指引機制,讓勞動者維權有據可依,讓企業經營有規可循。
法庭外的聯動正不斷織密。在區委政法委統籌下,蓬江法院深度融入綜治中心建設,與人社局、工會等部門緊密協作,全力推進人才司法服務保障工作,讓法治保障深度融入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助力蓬江加快建設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如今,隨著綜治中心的實戰化高效運行,勞動者及企業維權解紛更加便捷高效。
護航新業態健康發展:
在“變”與“不變”的調適中守護創新活力
新就業群體既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指明方向。
蓬江法院開展多場法治暖“新”普法主題實踐活動。
“每天直播10小時,算不算公司員工?”主播小王的困惑曾代表著新興行業的共性難題。蓬江法院審理的“網絡主播與經紀公司勞動關系的認定——蘇某訴傳媒公司勞動爭議案網絡主播勞動關系認定案”給出答案:從屬性不足則難以認定勞動關系,但平臺仍需保障基礎權益。該案入選2024年中國法院年度案例,為全國同類案件提供經驗。
新質生產力催生新型生產關系和新型勞動關系,如何更充分規范和保障新型勞動關系、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以及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帶來新型用工方式以及新型勞動關系創造有利環境?面對新業態帶來的用工模式變革,蓬江法院堅持“三重審查法”(人格從屬性、經濟依附性、組織管理性),既避免平臺“以合作之名行用工之實”,也防止過度干預市場靈活性,依法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更溫暖的守護在黨群服務中心延伸。在飄揚的黨旗下,蓬江法院走進五邑華僑廣場商圈黨群服務中心,聯合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等部門開展多場法治暖“新”普法主題實踐活動。
勞動者的笑臉,是城市發展最美的風景。近年來,蓬江法院緊緊依靠黨委政府,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法治需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紅色陣地,常態化開展法治服務活動,通過面對面交流、互動答疑等形式,精準回應騎手、快遞員、主播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關心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以主動作為的司法擔當為新就業群體撐起法治“保護傘”。
此“薪”安處是吾鄉:
在“法”與“情”的交融中搭建溫暖港灣
“感謝法官,讓我在異鄉感受到家鄉的溫暖。”來自廣西的阿銘(化名)緊緊握著法官的手。此前,他在摩托車配件廠工作時遭遇工傷,陷入了維權困境。杜阮法庭與司法所依托“庭所共建”機制,僅用48小時就促成了“人民調解 + 司法確認”,讓5萬元賠償款及時到賬,為他解了燃眉之急。
這一暖心案例,正是蓬江法院以“庭所共建”機制深化聯動護航勞動者權益的生動注腳。從初期的信息互通到如今的深度協同,人民法庭與司法所正通過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人民調解+司法確認”銜接等舉措實現資源整合,將糾紛預防端口前移至企業用工一線。
外來務工人員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針對外來務工人員被欠薪難題,蓬江法院加大對建設工程、新就業形態等重點領域惡意欠薪審判執行力度,打出“組合拳”:開通 “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工資、工傷賠償等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建立惡意欠薪“黑名單”,綜合運用財產查控、信用懲戒等措施為務工人員追回欠薪。
當異鄉人生活因案陷入急迫困難,如何以司法力量幫助他們擺脫生活困境,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蓬江法院深入落實及時救助、協同發力等工作理念,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工作,一筆筆“暖心錢”送到因案返貧的異鄉人手中。
當周某因工致殘陷入醫療困境時,司法救助金“及時雨” 讓他重燃希望:“這筆錢救的不僅是我,更是整個家庭的未來。”
筑牢安全就業防線:
在“防”與“治”的協同中守護職場晴空
“多虧法院的司法建議,讓我們及時堵住了行業漏洞。” 江門市物流行業協會代表在談及行業治理時表示,針對“高薪租車”誘騙司機貸款暴露出的問題,法院第一時間發出針對性建議,推動建立“企業黑名單”,有效推動行業治理規范化。
審理一案、治理一片。針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中發現的行業監管突出問題,蓬江法院發出多份司法建議,積極發布審判白皮書、典型案例,助力提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治意識,努力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
某家電制造企業負責人坦言:“以前覺得司法建議是‘挑刺’,現在明白是幫我們‘強身健體’。”
“這些案例讓我們知道,法治不只是維權工具,更是就業路上的‘導航儀’。”在蓬江法院第一審判庭,蓬江法院正開展一場大學生求職就業刑事風險防范法治宣教活動,教育引導學生主動辨識和防范涉就業犯罪風險。
青年就業事關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經梳理總結近年來涉青年就業相關案件發現,青年就業社會經驗和法律意識不足,在就業過程中風險防范意識不足,容易引發就業方面刑事風險。
為護航青春助就業,近年來,蓬江法院持續深化與高校協同共建,以多元形式開展 “求職反詐”等法治課堂,用真實案例拆解“高薪兼職”“付費內推”等騙局,為青年開展就業法律風險防控全方位指導,幫助青年學子筑牢法治思維。過去一年,蓬江法院以“請進來+走出去”方式為五邑大學等高校開展普法宣傳活動31場次,覆蓋高校師生群體逾6000人次。
在與青年學子交流會上,青年法官從自身出發,談人生、談誠信、談法治,不斷激發他們就業創業熱情信心,共同推動建立青年就業創業友好型社會。
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蓬江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以高質量審判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切實扛起司法服務保障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職責使命,為蓬江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供強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讓每一份辛勤付出都能收獲尊重,讓每一個奮斗夢想都有法治護航。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南方+(記者/鄭琦 通訊員 李小紅 趙霜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