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人越到中年越是孤獨,越是對所有的關系絕望。
有主動遠離的,也有被動遠離的。
主動遠離,是因為看透了人性,只想享受獨處的快樂。
而被動,是因為條件不匹配,被人半路扔下了,就好像是上了一列車,還沒到站,中途就被趕下車了。
無法提供價值,關系就無法走遠。
就比如,你沒有了地位、人脈,從高處跌到谷底,所有人都躲著你。相反,你混得好,所有人都來巴結你。
特別是年輕時,少有成就,中年慢慢沒落的人,特別的有感悟:人世間,所有的關系,都是講條件的。
1、當你不能提供什么了
所有的人,都會自動的遠離你。
從前門庭若市,村里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登門拜訪,求幫助,不好拂了面子,幫人張羅工作或處理事情。
酒場飯局意氣風發(fā),回老家上門的人,也絡繹不絕,喝上幾口酒,聊一聊,還被邀請做客。
到了中年,事業(yè)下滑,過了紅利期,你沒張口,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你有利可圖時,人人奉承,你無可利用時,避之如蝎。
不論是職場關系、合作關系、親密關系還是友情關系,看似是“關系好”、“好哥們”、“好朋友”,其實都是價值互補。
如果某天,你的價值沒有了,就會有新的人替代上,而你,利用完后,就被丟棄了。
2、選擇同頻的人
人到中年,會清醒的認知到,不是所有的關系,都能同城,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留住。
懶得維系關系,也不再執(zhí)著于無意義的飯酒局,甚至是連朋友圈,都懶得發(fā),情緒來的時候,連傾訴的念想都沒有。
一切都是覺得,沒意義,也沒必要。
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同頻的人。
你壓力大到快抑郁,你跟他傾訴,他說熬下去,不然能怎么辦。
雞同鴨講,不如不講。
所以,開始清理自己的朋友圈,留下聊得來的人,情緒穩(wěn)定,正能量的人。
那些愛八卦,透支你能量,不斷向你索取的人,都不要來往了。
值得留下來的,是那些互相認定的人。
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你有幾分價值,就能連結到幾分的關系。
中年社交,不看曾經(jīng)的熱絡,只講對等。
3、有往有來
所謂的“用人”,就是透支你的人際關系。
不要事事,都要人幫忙,也不要一點小事,就幫別人。
所有“幫”的背后,是人情往來,更是一筆“賬”。
你支出了這筆“賬”,終有一日是要還的,才能收支平衡,別人也才能和你維系關系。
不要以為,人人都善良好心,愿意伸出援手拉你一把,特別是落難時,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幫你。
在“幫”的背后,一定是有一筆“賬”,在權衡之后,才決定幫你幾分。
處處講人情的社會,就是一場“等價交換”。
所以啊,求人不空手,幫人不含糊,關系經(jīng)營,得有往有來,有互惠互利,才能長久。
畢竟,所有的人脈關系,講的也是等價關系。
只有配得上,才有進那個圈子的入門券。所謂的人情冷熱,也終歸是“你值不值得”。
一切關系的本質,都是利益關系,利益在哪,人心就在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