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臺州丨趙宗彪:匆忙時代的一劑良藥——讀王正多藝術作品展
作者:趙宗彪
- 四月的杭州,繁花似錦,一場融合視覺與聽覺的藝術盛宴在杭州轉塘東街 6 號美術館盛大啟幕。隨著悠揚的鋼琴與小提琴旋律在展廳流淌,恰逢花開——和合花之道 攝影藝術展覽,正式拉開帷幕。知名攝影師王正多攜其以浙江天臺杜鵑花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驚艷亮相,鋼琴與小提琴交織出的美妙音符,為這場視覺盛宴增添了別樣的藝術氛圍,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與市民駐足觀賞。
當代的人們,常有跟不上時代的感嘆。生活的節奏如旋轉的陀螺,欲望又使我們不斷揮鞭加速。當代世界,創造的財富古人無與倫比,生活的便利,也是前人無法想象。生活五光十色又豐富多彩,人們的心靈為什么常感空虛?城市中產的生活富足,精神世界為什么產生無聊?為什么東方與西方都會產生同樣的時代???產生時代病的原因很多,但有一個因素,我以為,就是我們的審美,并沒有同生活的節奏產生共鳴。審美的靈魂,不需要那么多的匆忙。審美的腳步,不需要那么快捷。我們的靈魂,有時候需要與我們的現實,保持相當的距離,才能使心情保持平衡。藝術審美,恰恰可以讓我們的心靈慢下來,讓焦灼的心情舒緩,在情緒與現實之間筑一道防火的隔離帶,可以使自己透一口氣。王正多的現代攝影畫作,恰恰就是在日常人們常見的景象中發現美,留住生命的詩情畫意,也是讓我們獲得心靈寧靜的一條捷徑。
人性總是以為,詩意的美,只存在于視界之外,“詩與遠方”,幾乎成了關聯詞。一個個攝影家都不惜遠涉重洋,將萬里之外的影像帶回,向人們展示大千世界的美好。生活里美無處不在,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
走進王正多的攝影世界,仿佛踏入了一個全新的、充滿驚喜的領域,展示了一個大美的世界。事實上,王正多拍攝的地方,就是我們常見的山川草木、寺院禪房,既沒有俯瞰全境的航拍,也沒有縱深遠景的宏圖,都在中景之下的處理和變形,幻化出宇宙星云圖一般的萬千氣象。
乍一看,那么陌生,仔細一看,又是那么親切。而且遠觀與近看,效果都會不同,顯示出內涵的豐盈與飽滿。在他的作品里,云錦杜鵑不再是植物,黑色的千年虬枝如蒼龍奔騰,又像是百戰歸來的老兵在訴說著鐵血的故事;佛國深院的鮮艷花朵,一改人們熟知的綻放姿態,變成了一波波漫天的流星雨。在這里,水不只是流動的液體,那潺潺的溪流仿佛是不可抵制的意識,又似乎是浩渺的江河。這些作品,既是攝影,又是畫。每一幅都可以用一個標題,似乎有無數個標題,或者無法有標題,但都充滿了禪意與妙思。
王正多對色彩的直覺非常敏銳,他能夠在蕪雜的色彩大海中,以獨到的眼光,對原有的“照片草稿”作鮮明的色彩提純。美的內涵需要豐富,但美的形式,簡化才是大道。大千世界,萬類競秀,紛繁復雜的景象容易讓人迷失。在王正多的作品中,色彩不再是簡單的視覺元素,而是表達情感的最得力工具。在此次展出的第二單元《熱烈之至》中,那大塊濃烈的紅色,是喬木上盛開的鮮花,是熔爐里沸騰的鋼水,是大地中奔涌的巖漿,也是作者心中熱烈的激情;那一片純凈的藍,是春天的森林和草地,是頭頂上天空上浮著白云的湛藍,也是作者拍攝之后的寧靜的思緒。
在第三單元《禪雪聞音》里,則又將所有的五彩斑斕,簡化為黑白兩色。雪落大地,冰掛枝頭,萬籟俱靜,“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畫面與觀者之間,除了個人的思緒,就只有呼吸的聲音……這些純化與提煉之后的色彩,讓觀者一眼便能感受到畫面所傳達的純粹之美。按快門容易,打動人心難。關鍵在于攝影作品的美,能否引起人的共鳴。世界包羅萬象,看似博雜,實則和諧。如何表現?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方法。攝影家用的是光,是構圖與色彩。
王正多的第四單元《花樣年華》是最具象的一組。作者將喬木之花拍出山水巨畫的氣勢,其大塊的黑色起到了奠基之效,在此中,觀眾會對“黑色是顏色中的皇后”有深刻的體會。第一單元《穿越而來》中,更將色彩的豐富和諧發揮得淋漓盡致。無邊的色彩,無盡的組合,這是畫面,也是生活,這是現實,也是思維。它與第五單元的《無量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后者更加抽象、更加自由,也更加浪漫。每一個色彩元素都仿佛是精心安排,卻又顯得那么渾然天成。沒有突兀的存在,沒有不協調的搭配,一切都那么恰到好處。這種和諧之美,讓整個畫面充滿了流動與安詳、沖突與穩定、厚重與輕盈,給人以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享受,仿佛置身于一個理想的天堂,寧靜而美好。以我個人的偏好,更喜歡《無量世界》中的作品。
王正多是老朋友。他的攝影,是高點起步。幾年前的作品,即表現出的蒼茫、明凈、壯闊、唯美的風格,在業內即有影響。在手機普及的時代,人人都是攝影師,朋友圈里最多的,也是攝影。王正多的作品,常常為他人喜愛、轉發,在手機屏幕上傳播。因為對藝術的同好,我們常在一起交流,但關于攝影本身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哲思與宗教、美術與音樂方面的探討。藝術的高度,本質上是創作者對世界、對社會、對生活認知的高度。所有的藝術,技巧性的內容,占比并不多。王正多對易學的許多認識,都別有深意。對交響樂的領悟,表現出特別的敏感。他是一個特別善于思考、并以此為樂的人。他常常思索作品的思想突破,并經常欣賞交響樂之中進行后期制作,以音樂的旋律增強作品中的雄渾之氣。如果說,一幅作品的拍攝,就包含了作者對眼前之景的取舍。那么,后期的制作,體現的,則是作者思想的外化,是作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藝術的呈現。藝術之美,本質上就是哲學之美、思想之美。
王正多這次藝術展以《和合·花之道》為名,于其本人,是對故鄉天臺山的一次禮敬。因為他作品的素材,都取之于國清寺、華頂山,浸潤著天臺山的神秀靈氣。他的作品體現出的宏偉氣象、深邃意境和詩意大美,于觀眾,則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人的生命和思想都奔流如水,藝術卻可以將其中的美保存固化,使之成為滋養與反哺我們生命的詩情畫意。為什么當代人對博物館、藝術館的需求比以前更迫切?對一個生活于現在都市的人們來說,能夠暫時脫離原有的生活節奏,按一下自己的暫停鍵、沉浸于他人創造的藝術世界里,在欣賞作品中,作精神上的一時放松或者共鳴,給心靈以寧靜,是一件賞心樂事,也是對靈魂的一次充電和滋養。王正多的藝術作品展,正是如此。
東漢永平五年(公元62年),剡縣采藥青年劉晨、阮肇到天臺山采長生不老之藥。王正多的作品的原產地也是天臺山,希望他的作品,也能成為一劑治療時代病的東方草藥。
王正多,曠陌(網名)。
主要作品有:《華頂杜鵑》入選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敬·自然》入選浙江省第十八屆攝影藝術展,并亮相2018年度中國平遙攝影大展;《禪雪杜鵑》入選第24屆新加坡國際藝術攝影展;《和合·境》團體作品入選2022年度臺州市文藝名家(名團)展演工程。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望潮客戶端 臺州學習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