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家定調了養老金上漲,實現了職工養老金21連漲。雖然距離職工上漲指數的發布,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但大家關注度都很高。
4月29日,人社部官網上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安排》,其中對于今年養老金調整劃分了重要方向。
1. 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0億
截止到3月份,我國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員數量高達10.71億,相比上年度增加了442萬人,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養老保險的重要性。
畢竟繳納養老保險的本意,跟存銀行是有本質區別的。按照15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通常在8-10年能夠領取回本,之后的養老金都相當于長期利息,
有人覺得,養老金投入之后沒辦法一次性取出。這是養老保險的一大弊端,但是從長遠收益來看,養老保險還是利大于弊。
2. 養老金調整向低收入群體傾斜
在養老金調整的工作安排中,再一次確定了調整方向,要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其實這個方案,早在兩會期間就已經提出了,對于具體的傾斜方案確實也很期待。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數量超過1.7億,養老金分化比較嚴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高達7500元,企業退休人員平均3400元,城鄉居民平均350元。
很顯然,相比機關單位和企業單位,城鄉居民算得上是低收入群體,我國今年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上漲了20元,同比增長了16.2%。
3. 政策傾斜保障制度人性化
政策傾斜并不是一刀切,所謂的公平公正,并不是說收入低的漲,收入高的就不漲。所以,養老金高的退休人員也不用過于擔心,職工的調整方案都是統一的。
采用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除了掛鉤部分,跟每月基本養老金有關之外,其余的部分,都是執行相同的標準。
比如定額部分是50元,工齡單價是1.5元,大家這部分造成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隨著掛鉤指數的降低,未來養老金高低的差距也會縮小一些。
4. 工齡階梯化調整初見成效
目前國家鼓勵各地區,在進行養老金調整中,按照工齡長短的不同,設置階梯化的工齡單價,重點照顧工齡更長的退休人員。
舉個例子:15年工齡單價1元,16-25年工齡單價1.5元,26-35年工齡單價2元。
工齡15年,養老金增加15元;工齡35年,養老金增加50元
這樣調整,能夠照顧那些工齡長,但是養老金基礎低的退休人員。再加上固定數額的定額部分,讓這一群體漲幅比例提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