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榆 通訊員 高杰雍 謝宏 趙理
“五一”假期期間,云南省各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近2000多名建設者奮戰在施工一線,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際行動為云南基礎設施建設增磚添瓦、貢獻力量。
5月1日,由中鐵隧道局集團施工的中緬國際鐵路重要組成部分——云南大理至瑞麗鐵路建設工地機器轟鳴,上百臺設備、近千名建設者仍在六百多米的地下堅守崗位。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是中國首條穿越橫斷山脈的鐵路隧道,全長34.538公里,最大埋深1100多米。隧道地質情況極其復雜,幾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具有“三高四活躍”的地質特征,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隧道”。為了縮短建設工期,增加作業面,除了正洞和平行導洞挖掘外,高黎貢山隧道采用了“1座斜井+2座豎井”的施工方案。其中,2號豎井是高黎貢山隧道的控制性工程,決定著全線的貫通時間,其主井深度達640.22米,副井深度達640.36米,比廣州塔高度還要高幾十米。
“越是節假日,安全這根弦越要繃緊。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工友平安作業、舒心歸家。”大瑞鐵路工程2號豎井工區經理周坤朋在現場反復強調,為項目平穩推進和工友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機器轟鳴聲與建設者的身影交織成一幅繁忙而動人的勞動畫面。
“五一”期間,由中建三局牽頭實施的昆明長水機場T2航站樓(北段)項目施工現場一派沸騰。塔吊如鋼鐵森林般矗立,混凝土泵車舒展著長臂,鋼筋碰撞的鏗鏘聲與機械轟鳴交織成獨特的勞動樂章。近千名建設者用汗水澆筑著“鋼鐵鳳凰”的羽翼,在建筑面積73萬平方米的巨型工地上,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
“喀斯特地貌就像‘地下迷宮’,存在無充填溶洞、半填充溶洞、溶隙等不良地質,回填區最高可達30m,最長樁長達60m。土層結構復雜,穩定性差,樁孔鉆進易塌孔,樁身垂直度控制難度大。”項目總包部總經理任志平指著航站樓西側的一片作業區說道。目前中建三局區段正全力沖刺指廊C區一批次主體結構局部封頂。中建八局區段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A指廊底板開始施工,B區樓板已到4層。云南機建發區段則剛剛完成高度達9.5米、跨度為155米、厚度達0.6米的首塊單側高支模混凝土澆筑工作。
昆明長水機場T2航站樓項目是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具體實踐,將云南打造區域交通樞紐,促進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區域綜合交通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