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正處于長征的艱難歷程中,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形勢萬分危急。此時,金沙江成為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而陳云在這場渡江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
1935年初,紅軍歷經艱難,在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后,戰略戰術發生重大轉變。在毛澤東的指揮下,中央紅軍靈活作戰,四渡赤水,佯攻貴陽,成功調出滇軍,為西進云南創造了有利戰機。當紅軍向滇西北的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急電龍云,要求將金沙江巧家至元謀一段的所有船只及一切可渡河材料全部毀掉,企圖將紅軍困在南岸。
4月29日,中革軍委發布《關于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全軍指戰員以高度緊張性與最堅強意志向金沙江渡口奔襲。5月3日晚,中央縱隊先遣隊干部團在總參謀長劉伯承指揮下,占領金沙江南岸皎平渡口,繳獲停留在江上的兩條渡船,并偷渡成功,殲滅國民黨川康邊防軍1個排和江防大隊一部,占領北岸渡口。為鞏固渡口,干部團在通安附近擊潰川軍2個團,牢固地控制渡口。
陳云臨危受命,與劉伯承共同組織部隊過江,擔任渡河指揮部的政治委員。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極為艱巨的任務:搜集到的大小船只總共只有7條,大船可渡30人,小船可渡11人,而需要渡河的紅軍人馬則有幾萬,且每小時只能往返三四次。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陳云展現出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冷靜的領導風范。他根據船少人多的情況,以分秒計算時間,做出了周密細致的戰略部署。為保證部隊過江,五軍團一部利用烏蒙山天險阻擊尾追之敵,為大部隊渡江爭取寶貴時間。
同時,陳云對渡江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安排。他組織人員在部隊行軍沿途張貼告示,讓戰士們提前了解渡江的有關要求。規定所有部隊到達江邊即停止前進,根據船只大小確定上船人數,然后再排成單行,聽號音向前,一個一個人上船;每只船還指定一人為船上司令,乘員無論職務高低皆要聽命于他,不得違抗。
在船工的招募和管理上,陳云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當時的船工大多是窮苦百姓,生活艱難。陳云領導的渡河指揮部不僅優給工資,每天日夜工資現洋五元,還日夜進食六次,每次殺豬。而渡河指揮部人員自己每餐卻只吃青豆。在如此優厚待遇和誠意感召下,船夫第一天只有十八人,后來增長至二十七人。
紅軍不僅要渡人,還要渡馬。渡船上本不許載馬匹,但陳云和戰士們想出方法,命馬夫棄馬鞍,拉住馬口索坐于船尾,使馬立河邊上,船離岸時,岸上派人執鞭驅馬,馬即跟于船尾游泳過江。
在陳云有條不紊的組織下,從5月1日至9日,中央紅軍主力及中共中央機關3萬人馬只用9天9夜就全部渡過了金沙江。而當國民黨追兵趕到時,紅軍早已銷毀船只,消失得無影無蹤。
陳云指揮紅軍夜渡金沙江,是長征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這次勝利使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追兵,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為長征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它不僅體現了陳云卓越的領導能力和組織才能,也彰顯了紅軍在艱難困境中頑強不屈、智慧果敢的精神風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