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25日開始,中央紅軍進行第五次反圍剿。由于中央左傾冒險路線指揮,經過一年多作戰,紅軍傷亡6萬余人未能取得勝利,被迫進行長征。長征不同時期兵力如下。
長征出發時
1934年10月10日。
中央紅軍共10.2萬人,24師等1.6萬人留守中央根據地,中央紅軍86859人進行長征。各軍團和縱隊兵力如下:
紅1軍團3個師,19880人。軍團長林彪。
紅3軍團3個師,17805人。軍團長彭德懷。
紅5軍團2個師,12168人。軍團長董振堂。
紅8軍團2個師,10922人。軍團長周昆。
紅9軍團2個師,11538人。軍團長羅炳輝。
軍委縱隊,代號“紅星縱隊”,4693人。司令員葉劍英。
中央縱隊,代號“紅章縱隊”,9853人。司令員李維漢。
突破第一道封鎖線
1934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
殲敵2000余人,紅軍傷亡700余人,紅4師師長洪超犧牲。紅軍減員3700余人,主要是掉隊非戰斗減員。
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34年11月2日至11月6日。
殲敵1300余人,中央紅軍傷亡數百人。紅軍總減員9700余人,通過封鎖線急行軍掉隊人員很多。
突破第三道封鎖線
1934年11月7日至11月18日。
殲敵200余人,中央紅軍減員8600余人,吸收鐵路工人3000余人。
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湘江戰役前,中央紅軍共6.5萬人,戰役減員3.1萬人,其中傷亡1.5萬人,被俘6000人,逃散近萬人,僅剩3.5萬人。紅8軍團撤編,僅剩的1200人全部編入紅5軍團。
遵義會議時期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
吸收4700多名新兵,中央紅軍兵力3.7萬多人。
紅1軍團2個師,12000余人。
紅3軍團2個師,將近11000人。
紅5軍團3個團,6000余人。
紅9軍團3個團,3700余人。
中央縱隊4000余人(其中干部團1100余人)。
四渡赤水時期
1935年1月24日土城戰役開始至1935年5月9日渡過金沙江。
紅軍共殲敵1.8萬余人,俘虜8000人,繳槍數千支,戰斗減員1萬余人。
1935年2月10日扎西整編,中央紅軍共3萬余人,紅1軍團2個師9000多人,紅3軍團4個團9000多人,紅5軍團3個團5000人,紅9軍團3個團3500人,中央縱隊3000多人。
1935年5月9日渡過金沙江時,紅1軍團不足7000人,三軍團4500人左右,五軍團不足3000人,九軍團3000多人,中央縱隊3000多人(干部團800人),全軍合計2萬余人。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
1935年6月12日會師。
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后,翻過雪山,全軍兵力2萬人。
會師后,紅四方面軍撥給3個團3700人,紅一方面軍補充給四方面軍900多干部和政工人員。
陜甘支隊北上
1935年9月10日凌晨,中央紅軍單獨北上,僅剩下紅1軍團、紅3軍團、中央縱隊和部分紅軍學員。紅5軍團、紅9軍團以及朱德總司令、劉伯承參謀長等未能一起北上。
1935年9月20日,北上紅軍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下轄3個縱隊10個大隊(團),7000多人。
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中央紅軍只剩下6800多人。
中央紅軍長征歷時一年,跨越11個省,共25000里,出發時8.6萬多人,沿途多次征兵,長征后不到7000人,減員超過10萬人。
1935年11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恢復為紅一方面軍,下轄紅15軍團、紅1軍團(紅3軍團合并)共15000余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