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雙人項目,選手們在場上需要有極高的同步性,才能跳出完美的動作。今天(5月2日)在“水立方”進行的2025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總決賽中,中國選手包攬了男女雙人3米板、男女雙人10米臺4個雙人項目冠軍,他們的同步分基本穩定在8.0分至9.0分之間。
場上高度同步,場下又是如何培養默契度的?大家的共同答案是“訓練,不停地訓練”。全紅嬋/陳芋汐之所以能長時間壟斷女子雙人10米臺,有賴于兩人生活和訓練中的高度默契。陳芋汐曾表示,兩人生活中經常走著走著就步調一致了。剛搭檔5個月的胡宇康/鄭九源也表示,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彼此的動作和技術特點,分享各自對動作的想法,找到統一的節奏,場上才能達到趨于完美的同步性。
全紅嬋/陳芋汐奪得女子雙人十米臺冠軍。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日常大量訓練是提升默契度的唯一辦法
巴黎奧運會奪冠后,全紅嬋/陳芋汐一直沒有參加雙人項目。正在水立方進行的世界杯總決賽上,兩人在女子10米臺上再度合體。輕松奪冠背后,靠的就是彼此間多年來的高度默契。
今天首個動作201B,全紅嬋/陳芋汐在同步性上就達到高度一致,4名裁判在同步分上給出了兩個9.0分,兩個9.5分。首個比賽日,中國選手同步分基本在8.0分至9.0分之間,僅這一點就比大多數國外選手高出不少。
對全紅嬋/陳芋汐來說,默契不會因為時間生疏。盡管9個多月沒在一起配合,盡管直到昨天(5月1日)才把全部5個動作系統配合了一遍。但只要一起站上10米臺,多年來養成的默契就回來了。陳芋汐表示這兩天剛開始合練,感覺依舊很熟悉。全紅嬋也表示,兩人合作這么長時間,已經不需要太多磨合,把個人動作做好就行了。
“練,就練!”談及如何養成“復制粘貼”般的默契度,陳芋汐稱大量訓練是唯一辦法。巴黎奧運周期剛搭檔時,全紅嬋也總是愿意調整動作難度,以便她們能在雙人中保持動作的一致性。“只要站在賽場上,我們倆就是一個人。”陳芋汐透露,兩人生活中經常走著走著就步調一致了。
稍早前結束的女子雙人3米板比賽,巴黎奧運會冠軍陳藝文/昌雅妮以323.13分奪冠。從巴黎奧運周期到洛杉磯奧運周期,兩人依舊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檔。
昌雅妮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其實兩人場下并非時時刻刻在一起,這樣的默契度都是通過不斷訓練得來的,這樣在賽場上才能有更好的發揮,也會激勵她們更加努力,去呈現更好的動作。
新搭檔知己知彼才能達到趨于完美的同步性
巴黎奧運會后,中國跳水隊進入到新周期,男子雙人3米板、男子雙人10米臺等多個項目進行了人員調整。本賽季,同為2004年出生的胡宇康/鄭九源開始搭檔,出戰男子雙人3米板比賽。
男子雙人3米板,胡宇康/鄭九源拿到配合以來最高分。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前兩站世界杯,胡宇康/鄭九源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站拿到亞軍,加拿大溫莎站盡管站上最高領獎臺,但388.05的奪冠成績在國際賽場上是個稍顯尷尬的分數。搭檔5個月來,兩人依舊在尋找著場上場下的默契度。
鄭九源坦言,前兩站比賽彼此還不夠了解,之前也沒有通過比賽來檢驗,上來就參加世界大賽多少有點拘束,“經過前兩站比賽,我們對彼此的比賽節奏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把動作做得更好。”
相比前兩站比賽,胡宇康/鄭九源今天發揮更為穩定,最終以448.65分奪冠,這也是兩人配合以來的最高分。最后一跳難度系數為3.8的109C,兩人更是拿到94.62的高分。
胡宇康賽后向記者介紹,自己經常看鄭九源的訓練回放,去分析他的技術特點,再結合自己動作的優缺點,優化兩個人共同的動作。“比如五三組的轉體,我的手總是比他要慢一點,我發現鄭九源的手在反轉前是不停頓的。這時候我就告訴自己要蹲淺一點,手也要連貫一些,才能跟他配合整齊。”胡宇康透露,兩人經常在一起剖析動作的原理和結構,彼此分享對動作的想法,再去調整比賽節奏,場上才能達到趨于完美的同步性。
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翟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