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最美人間四月天,2025年的暮春時節,追隨著春天的腳步,我們飛躍云端開啟了一段難忘的云南之行。這次遠方飛旅,也算是一次說走就走的詩和遠方,途中的點點滴滴,浮現腦海,恍如昨天。
風花雪月
有道是:蒼山洱海,風花雪月。聽起來就很唯美。這次云南之行,方才明白這“風花雪月”絕非空穴來風,它分別是指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既然來到了這風花雪月之地,當然不能錯過這浪漫燦爛的好春光。2025年3月30日中午,我們從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發來到美麗的洱海邊,首先乘坐海上大型郵輪。 這天洱海的風特別大,甲板上大家拍照打卡的熱情更大。隨團拍攝者慧眼獨具,憑著獨特的視角把控,用手機給大家拍出了不一樣的旖旎風光。
隨后我們和船上游客們一起在船艙二層的演藝廳觀看白族歌舞表演,并親身品味白族三道茶。
我一邊品茶,一邊觀看節目表演,同時又忙里偷閑上網查閱資料,臨時補充一下自己的知識空白:三道茶也稱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范疇。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唐代《蠻書》中就有記載三道茶的雛形:“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敝谱魅啦钑r,第一道茶,稱之為“苦茶”,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同時放入紅糖、乳扇、核桃仁等。 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會加入蜂蜜,花椒,桂皮等。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目前,白族傳統"三道茶",尤其是大理白族三道茶可謂是民族茶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已經讓品嘗"三道茶"更富含人生先苦后甜再回味的深刻哲理了?!叭啦琛痹⒁馊松耙豢?,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現已成為白族民間婚慶、節日、待客的茶禮。“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節目。
洱海的風,白族的茶,是撲面而來的遇見,是真真切切的親近,時間雖短,已入心間。
當天下午,從喜洲再而青麥,在云南這片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土地上,遠望青青蒼山,近臨悠悠洱海,看游人憑海臨風,騎車慢行,別有一番意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春天里的詩意盎然。我們原計劃每人一輛自行車結隊在洱海環海騎行,不曾想大家興致勃勃拍照,忘記了環海騎行,反倒是依著自行車就在原地任性盡情的擺拍,正是你方拍罷我登場,拍的不亦樂乎,也許,旅行就是全身心的放松,拍照就是對遠方的最好留戀和熱愛。
玉龍雪山
千般絕美,萬種風情,不如一次初見的驚艷。這句話對于玉龍雪山再合適不過。
記得2024年初夏,當時我也是計劃隨團到四川稻城亞丁,就是因為擔心高原反應,而未能成行。今年云南之行,能否登上海拔四千多米的玉龍雪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有點忐忑。這次云南之行,看到大家興趣盎然的樣子,我也絕不能拖大家的后腿,咬咬牙那就上吧,就權當接受一次嚴峻的挑戰。
4月1日,我們從束河古鎮乘車來到了心目中的圣山——玉龍雪山?!?800米,3100米,4506米,在分乘景區交通中巴和索道纜車的過程中,玉龍雪山的海拔高度不斷在升高,升高,再升高,一路上就像喝酒微醺一樣的感覺,一會兒吸一口隨身攜帶的小氧氣瓶,一路上每個人都在不停的吸氧,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從索道纜車走出來,一行人穿過一段雪道,前面豁然洞開,一波又一波的登山人,在雪山上海拔4506米標志石前排著長隊,爭相留下人生美好瞬間。我遠遠地望著,仿佛聽到大家發自內心的喜悅豪邁之情 ——“不到玉龍非好漢!玉龍雪山,我來了,我能行!”
玉龍雪山,總有不一樣的風景。一對新人登頂后,男孩子從懷里先后掏出寫有“新婚快樂”的紅布條和“紅雙喜”貼紙,倆人別出心裁地展示早已“蓄謀已久”的幸福浪漫。雖然素不相識,可深受感動的我順手給他們拍了兩張圖,祝福他們的愛情如雪山般神圣而純潔。
在前行的路上,總有不畏艱險的攀登者,一路崎嶇奔波,不斷進取,不少人結隊繼續前行,勇于突破雪山新高度—— 4680米。
一定意義上來說,登山的過程,就是大家相互鼓勵,相互關照,不斷認識自我,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過程。成功登頂,當然要拍照,要記錄,去分享成功的喜悅,無形之中更增添了相信自我、迎難而上的信心和勇氣,這也許就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吧!
山上風光無限,山下的藍月谷同樣春色無邊。清澈見底的一湖碧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再有傍晚天空云隙光的加持,相映成趣,美不勝收,構成了雪山下藍月谷打卡地的絕美畫面。
傣族人家
云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有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納西族等15個特有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不僅各自擁有獨特的語言、文化和服飾,還在云南省的多元文化景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這次云南之行的旅途中,我們在西雙版納停留了兩天,有機會走進了傣族村寨。原以為傣族人家是竹樓笙歌,眼前的景象卻打破了我的想象,家家戶戶都是內地的一樣鋼筋混凝土澆筑的樓房建筑,院子里車子可以直接開進去, 唯一不同的是,村寨不是橫平豎直的規劃建設,而是那種曲徑通幽式的街巷,墻上的炮仗花開得恣意爛漫,墻頭鋪滿的多肉植物令人羨艷,拐角處的三角梅也格外燦爛鮮艷。
最有意思的是傣族的風土人情,傣族女尊男卑,女主外男主內,男人在家超持家務,女人外出割膠干活。女人叫哨哆哩,男人叫貓哆哩。
經導游介紹,方才得知貓哆哩用來指代年輕帥氣的小伙子,與之對應的哨哆哩則是用來指代美麗動人的女孩子。導游說,這里的傣族風情別具一格,不像中原地帶的男婚女嫁,這里卻是男嫁女婚,男的要想得到心儀已久的愛情,必須到女方家義務三年工,如果得不到女方家的認可,隨時都會被掃地出門,如果男的勤快,又會打銀器,則可以嫁到女方家里,如果誰家里有幾個女娃娃,那么這個家里可就是大戶人家了。在這里,我們聽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在傣族的寨子里誰家生了男孩兒,就悄悄把門關起來,啥都不說,因為他們覺得生個“賠錢貨”覺得不好意思。但是,如果生了女孩兒,則殺豬請全寨的人吃喝三天,因為自己家生了個“賺錢貨”,倍有面兒。
短短的一周,我們飛躍萬水千山,漫步七彩云南,飽覽異域風情,閱盡無限春光,取其二三閑筆以作戀念,以慰吾心。
作者簡介
趙朝陽,濟源市作家協會會員,濟源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