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過了40歲,很多事就慢慢看明白了。
不是我們經歷不夠多,也不是我們不聰明,而是有些道理,必須吃過虧、被人寒過心,才真的懂。
有些事你一說出口,看似坦誠,其實是在給別人“遞刀子”;
有些東西你一旦亮出來,別人不是心疼你,而是看你笑話。
尤其這3樣東西——看起來沒什么,其實一旦說了出去,輕則掉價,重則傷身。
所以,人過40歲,不管在誰面前,都不要亮出這3張底牌,不然真的很傻。
一,第一張底牌——自己的“苦”和“累”
人一上了歲數,最容易有的念頭就是:“哎呀,我這一路多不容易啊。”
特別是女人,年輕時候上班、顧家,后來操心孩子、照顧老人;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還得幫兒女帶娃、做飯、收拾家。
心里那點苦,說出來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可是說實話——這些苦,你一說,別人不但不心疼,反而可能在心里偷偷笑話你。
你說你早上六點就起來送孫子上學,有些人心里想的可不是“你真辛苦”,而是:“活該,誰讓你慣的。”
你講你年輕時多拼命,自己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學。
我們以為是在傾訴,其實在別人眼里,可能就是一出“她好慘”的自述劇,越講,別人越當笑話聽。
說到底,真正心疼你的人,你一句不說,他也知道你不容易;
不在乎你的人,你說再多,對方也就隨口一哼——“喲,這誰又開始訴苦了?”
而且,說得多了,還容易讓人覺得你愛抱怨、不成熟、不體面。
有人說:“人到中年,最好的修養就是沉默。”
不是忍氣吞聲,是你知道:這世上沒幾個人,真能懂你的辛苦。
那既然如此,就別再指望“說出來”能換來什么。
咱們苦,但不要總掛在嘴邊;
咱們累,也不用總跟別人提。
藏住情緒,是成熟;拎得清,是清醒。
你越不聲張,別人越佩服你。
二:第二張底牌——兒女的事
人一到中年,嘴就不太安分了。尤其一說起兒女,總想多夸兩句、多炫點光。
“我姑娘現在在城里買房了,全款的!”
“我兒子月薪兩萬多,在單位說話都頂用。”
“我兒媳不太懂事,老跟我兒子吵,我真是愁死了……”
你以為就是在嘮嘮家常,可別人聽著,心里小算盤早打上了:
喲,這家挺有錢;
嘖,夫妻老吵架,是不是有啥問題?
看這婆婆,說兒媳一點不客氣……
你一張嘴,別人一肚子想法。
你說得越多,別人“腦補”的就越多,甚至還要拿你的家事,當茶余飯后的談資。
說白了,兒女的婚姻、工作、工資、單位……
這些事,說出來既不長臉,也解決不了問題。
一不小心說過了頭,兒女臉上掛不住,心里也堵得慌。
你說得熱情,別人聽得熱鬧,
最后“心涼的”,反倒是我們自己。
我一鄰居阿姨,天天把女婿夸上天。結果有天走漏了風聲,說女婿投資賠得精光,房貸都供不上了。
她的臉,一下子掛不住了,在人前說話都矮一頭。
說到底,家事越傳越雜,人情越講越薄。
兒女的事,該閉嘴時就閉嘴,該退場時就退場。我們不多說,才是保護他們、也保護我們自己。
嘴上留點余地,臉上才有光;
心里藏點分寸,家里才有穩。
三:第三張底牌——自己的“錢”和“沒錢”
兒女大了以后,父母嘴上不說,心里最在意的,其實就是一個字:錢。
有點存款吧,怕別人惦記;
手頭緊了,又想博點理解,爭點體面。
可不論你是有還是沒,記住一句話——錢,是最不能隨便拿嘴上說的。
你說你手頭寬裕,別人可不是真的為你高興,很可能下次見面,直接開口:“哎,借點唄,急用。”
你說你手頭緊,指不定誰背后立馬換副嘴臉:“嘖,他們晚年怕是過不好嘍。”
就像我鄰居張嬸,有點積蓄就愛顯擺,什么“我家有三套房”“兒子出國的錢我早攢好了”……
結果沒多久,就有人借錢不還,有人讓她“投資項目”,賠了錢不說,親戚也翻臉不認人。
有錢說出來,是招麻煩;
沒錢說出來,是掉身份。
你一開口,不是讓人佩服你多通透,而是有人開始拿你“打算盤”了。
真正精明的人,不炫富、不賣慘,嘴上不說,心里有數。
錢不顯山、不露水,才最安全;藏得住,才用得穩。
說到底,錢,是咱們手里的底氣,不是茶桌上的話題。
藏得住,才護得住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