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牛、九號的攜萬元級的電動車不斷在高端車領域樹立起壁壘,而愛瑪、綠源等傳統優勢品牌則很少推出價格1萬元以上的車型,難道是它們沒有這個實力嗎?并不是,而是經過了綜合權衡的結果,主要原因有四!
一、聚焦4000元以下車型的優勢領域
愛瑪、綠源這些品牌跟小牛、九號不同,它們屬于傳統的品牌,最早就是依托的是經銷商體系發展起來的,這意味著它們面對的是大眾群體,而不是某個細分群體,而大眾群體的最能接受的價格段就是3000元左右的車型。
恰恰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這些傳統品牌也在4000元以下的區間段樹立堅固的品牌堡壘,90%以上的市場份額就足夠這些品牌吃飽了。小牛、九號由于入行比較晚,中低端市場份額被瓜分完畢,剩下的只能去進攻高端市場了!
二、萬元以上的市場份額太小,看不上
剛剛我們說過了90%以上的電動兩輪車市場都是在4000元以內的,4000元以上的僅占10%,萬元以上的市場更是不到1%,這對于大體量的愛瑪、綠源來說,即便拿下了萬元的高端市場,但是對自身的業績提升來說,影響并不大。因為這個市場太小了!
三、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雅迪也在近年推出過少量的萬元級高端電摩產品,能不能賣得動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向經銷商和業展現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實力,從而對沖九號、小牛對于自己品牌的影響。
以雅迪星際S80為例,它是電動車核心技術的集大成者,售價為1.1萬元,這對于很多普通百姓來說,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它的銷量也不是很高。但是這并不影響它的對于品牌起到的正面宣傳作用。不過,4000元左右的星際S80馬甲版本卻成為了市場的銷售主力軍。
四、萬元級高端產品,傳統品牌并無優勢
萬元級高端電摩市場,除了九號、小牛等玩家外,還有不少摩企的參與,比如春風極核,錢江電動、宗申森藍、本田等品牌。這個領域愛瑪、綠源在技術上并不占優勢,一旦涉足,投入和產出并不能成正比。
木瓜認為:
愛瑪、綠源目前還是遵循本心,聚焦自己的優勢領域,隨著未來的通貨膨脹,電動車成本大幅上漲,電動車行業的平均價格漲到1萬元左右。那么,這時候,這些品牌如果還在的話,那一定會有大量的萬元級電動車上市,否則當下的情況,根本不可能。各位,你是怎么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