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創制圖,版權所有
最近網絡上關于董襲瑩的一個謠言或者爭議就是董襲瑩博士的論文是否有抄襲。
對董襲瑩博士的論文是否有抄襲過分關注,證明了網友們對臨床醫生的培養體系是缺乏常識的。
首先對于董襲瑩博士的論文是否抄襲應該由同行來評議。非專業人士最好不要隨意發表意見,容易給人不專業的印象,其令人信服程度是存疑的。
其次,在臨床醫生的培養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常識是,臨床醫生和其他專業是非常不一樣的教學方法。
其他專業,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專業,理論學習是重于實踐的。對于應用類比較強的專業,理論和實踐并重。如果是博士一類理工科學術研究方向,那么是非常重視科學研究的,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時間里是在實驗室學習的。
在醫學教育中,培養臨床醫生則不一樣,是非常注意實踐的,真正學理論的時間是很短的。
為什么是這樣子?因為臨床醫生要看病,本身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
如果一個醫生天天在課堂里學習理論知識,是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
舉個例子,趙括。他這個人就是熟讀兵書的,理論知識很強。卻不知道的是,行軍布陣是實踐重于理論的。實戰越多,就越有可能百戰百勝。
臨床醫學也是一樣的,只學理論,死寫論文是看不了病,進不了手術室的。在美國,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學科學家,是要十幾年的學習的,包括四年非醫學本科、一般4年的臨床醫學教育,接著就是一般是三年的住院規培,然后是一般是三年的專科培訓,這還沒有完,還需要一般是兩年時間的科研能力訓練。
注意,部分科室的臨床醫學教育,具體培訓時間是不一樣的。
當然,醫學科學家并不是人人能做的事,既需要對醫學的熱心,更需要高于一般的智力,也需要強有力的毅力,要不然是很難成為一名醫學科學家的。
更多的人就是為了當醫生的。如果是當醫生,則在專科培訓后,參加醫學專科資格認證考試,拿到證書后才能成為一名正式的醫生的。
為什么美國的醫生在全世界享有盛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培養一個醫生花的時間長達十幾年,同時臨床教學遠遠多于理論教學。論文是在臨床培訓中完成的,而不是學習理論完成的。
那么,對于協和醫學院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
查詢一下清華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共同開展的臨床醫學培養計劃,可以看到這樣的介紹:“協和醫學院八年制學習的前2.5年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就讀醫學預科課程;后5.5年回到協和醫學院校本部學習,臨床醫學教學和見習、實習全部在協和醫院進行。”
可以看出協和醫學院八年制同樣是注意臨床醫學實戰,而輕理論學習的。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遠遠重要于博士論文寫作。
所以糾結于董襲瑩醫生的論文是否抄襲意義不是那么重要,更何況其論文是否抄襲仍是一個未知數。我猜,董襲瑩醫生大概率根本不屑于抄襲的,一個本身在巴納德學院成績優異的畢業生,又在協和醫學院學習,用得著抄襲嗎?
在實際的醫學院教育中,本身重臨床訓練的,特別是在協和醫學院。這也是為什么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的醫生在全國來說,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有問題的不是協和醫學院4+4,為了消除爭議,我想最好的方法,也是我一再說明過的,就是4+4要有標準化的入學考試。只論考試成績擇優入學,不論本科畢業學校排名,也不論本科專業。
在醫學院教育發達的美國,本科沒有學醫學的。
所以協和醫學院4+4的改革試點班,應該招錄最優秀的并且有志于醫學的本科生就對了。怎么量化呢,當然是標準化的入學考試。
標準化的入學考試,參照高考或者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模式就對了。
有人問我,敢不敢讓董襲瑩醫生看病?首先我沒有生病要去看什么病,對吧?這個問題問得本身很有問題,很不禮貌,很不文明,充滿了惡意。
正常問法應該是如果生病了,恰好是董襲瑩醫生的所在門診,敢不敢掛董襲瑩醫生的號?
我的回答是我肯定愿意。原因很簡單,一個優秀本科生畢業后開始在協和醫學院學醫的醫生,絕對要比高中畢業5年臨床醫學本科后開始看病的醫生要強太多太多。
從這一點也可看出,培養擁有高醫術水平,同時具備高道德水平的醫生的生源也是很重要的。
正常情況下只有越來越優秀的學生進了醫學院,那么培養的醫生醫術水平就越優秀,道德水平也越高。
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4+4改革試點班,不僅僅是在協和醫學院。唯有如此,將來具備多學科背景的高層次拔尖創新醫學人才越來越多,優秀醫生也就越來越多,這樣全國各地病人都可以接受優秀醫生的診治。
(木田之光寫于2025年5月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