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蹲在地頭吧嗒旱煙,眼瞅著天突然發灰,樹梢開始狂抖——這才五月初,咋跟變天似的?手機“?!钡貜棾鲱A警,山東省氣象臺又發強對流黃色預警了,下午到夜間,大部地區要遭雷陣雨,菏澤、濟寧這些地兒,雷雨時陣風能到8 - 10級,還可能下小冰雹。
前幾天4月30號那次預警,濰坊、臨沂那邊就刮了10 - 11級風,局部下了冰雹,不少老鄉家的棚架被掀,剛露頭的莊稼苗被砸得東倒西歪,這才隔了兩天,咋又來這么一出?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眼下正是春播關鍵時候,地里的玉米苗剛破土,西瓜苗才移栽沒幾天,這大風一刮,小苗根子都不穩當,冰雹要是砸下來,葉子都得爛成篩子。濟南的王大姐早上出門就覺著天不對勁,“滴答”掉了兩滴雨,趕緊把晾衣繩上的衣裳收了,“天氣預報說今兒降水概率70%,還伴有6級陣風,晾出去準得淋透。”可對種地的老鄉來說,怕的不是淋雨,是風雹砸莊稼。
青島膠州的老張盯著自家剛灌漿的小麥直嘆氣,“去年就遭了一回雹災,半畝地麥子減產三成,今年保險還沒來得及買,這雹子要是再來,可咋辦?
”這次強對流天,不光農田遭殃,海上作業、交通運輸也受影響。
黃海中部陣風8 - 10級,漁船要是沒及時回港,在海上可太危險了,還有路上的廣告牌、棚架,風一吹容易晃蕩,走在路上都得躲著點。“政府說要做好防范,可具體咋防呢?”臨沂的李大哥撓頭,“像我們種大棚的,雖說知道要加固棚舍,可手頭就那點鐵絲、塑料布,遇到這么大的風,心里還是沒底。
”農諺說“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現在雖說還沒到立夏,但這接連的大風冰雹,讓老鄉們心里直發慌。
有人說,該提前給莊稼上點“保險”,可也有人覺得,年年買保險花錢,萬一沒災沒難,錢不就白花了?其實,這幾年氣候變化大,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光靠“靠天吃飯”可不行。就像4月30號那次風雹,有的村子提前組織加固了大棚,損失就小很多,可散戶單干的,抗風險能力就是弱。
這次預警還提到,雷雨時可能有短時強降水,每小時能下20毫米以上,這雨要是急了,低洼的地塊容易積水,剛種下的種子說不定會被泡壞,老鄉們還得趕緊檢查田里的排水系統?!懊鞒孔畹蜌鉁兀瑵枴⑸毯舆@些地方才9℃左右,白天最高也就23℃,這忽冷忽熱的,人都容易感冒,別說莊稼了。
”濟南郊區的趙大叔說,“真希望氣象部門能多給點具體的防災建議,比如不同作物咋防風雹,咱也好學著做?!爆F在的問題是,面對頻繁的強對流天氣,除了被動防御,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比如推廣抗風雹的作物品種,或者建立更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讓老鄉們受災后能有個保障??粗絹碓桨档奶欤侠畎押禑煵葴?,起身往家走,“回去趕緊把院里的柴火垛加固,菜園子的塑料棚再壓幾塊石頭,能防一點是一點吧。”他邊走邊嘟囔,“種地的,啥時候能不怕這老天爺發脾氣呢?
”這場強對流天氣,就像一場大考,考的是老鄉們的防災意識,也考著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
都說“人定勝天”,可真要勝得了,還得靠提前準備、科學防范,還有更完善的保障措施。至于未來咋減少這樣的損失,或許需要政府、專家、老鄉們一起琢磨,畢竟,咱的飯碗,還得端得穩穩當當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