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框把圖像從一切“非圖像”中分離出來。它把框界內(nèi)的世界定義為有意義的世界,與“框外”單純的經(jīng)驗世界兩相對立。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反問一句:邊框本身究竟屬于兩個世界中的哪一個?
答案只可能是模棱兩可的:邊框既同時屬于這兩個世界,也不屬于任何一個。邊框還不算是圖像,但它也不是一件單純屬于周遭空間的事物。邊框是存在的,它的存在卻完全取決于其與圖像的紐帶。盡管邊框讓圖像成為可能,它卻不屬于圖像的理念世界。不過,邊框的區(qū)隔仍然在圖像二分結(jié)構(gòu)的各種機制中起到核心的作用的。繪畫中的互文過程首先就是通過內(nèi)嵌圖像的邊框與將它容納其中之圖像的邊框之間的關聯(lián)體現(xiàn)出來。內(nèi)嵌圖像擁有一道畫成的框,這道框是繪畫的一部分;容納它的圖像也有一道框,但這另一道框卻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事物。
《畫作的誕生:近代早期歐洲的元繪畫》(點擊書名購買)一書中,維克多·斯托伊奇塔的將追索17世紀的繪畫如何展開對再現(xiàn)邊界或邊沿的分析,也將試析當時的創(chuàng)作者如何把框界問題當作一項理論疑難來探討。
相關閱讀
《畫作的誕生》:從凡·艾克兄弟和提香的作品聊17世紀繪畫中的邊界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