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明湖游船剛劃開波紋,黑云就壓上了岸。
游客小李攥著濕透的遮陽傘,聽著廣播里“陣風10級”的提醒直皺眉。,五一長假第二天,山東又被強對流天氣盯上了——4月30日那場讓萊州下了20.
8毫米雨、淄博刮出12級陣風的冷渦剛走,新的雷雨帶又順著切變線殺了回來。省氣象臺凌晨更新的預報像重錘:2日白天到夜間,全省多云轉陰,大部地區雷雨陣雨,南風轉北風4~5級,雷雨時陣風8~10級。
魯南的菏澤、棗莊還在31℃的高溫里蒸桑拿,半島的煙臺、威海卻裹著13℃的外套看陰天,這溫差比婆媳吵架還讓人摸不著頭腦。更揪心的是機場——濟南遙墻、青島膠東的航班,正被雷雨云團攪得像鍋里的餃子,起起落落沒個準。
種地的王大叔蹲在田邊吧嗒旱煙:“清明才播的玉米苗,經得起這么折騰?”他記得4月14日那場11級大風,把剛抽穗的小麥吹得東倒西歪,現在新的雷雨又來,田里的排水溝還沒挖利索呢。氣象圖上,內蒙古的降雪回波正往東壓,河北的降雨帶像條灰蛇,吐著信子往山東爬,午后熱力一攢足,怕是要炸出更大的雷。
城里的人愁著景點泡湯,鄉下的人怕著莊稼遭罪,這天氣咋就不能順著長假的熱鬧,安穩幾天?“昨天冷渦剛走,今兒切變線又來,老天爺這是跟咱山東較勁?
”微信群里的釣友發完牢騷,盯著窗外漸密的雨點直嘆氣。數據不會說謊:魯中多個站點34.
9米/秒的陣風記錄還沒被擦掉,新的K指數預報又沖上35,這意味著魯南的雷雨大風,很可能比30日那場更兇。最讓人無奈的是冷熱急轉——魯南白天熱得穿短袖,夜里就得套薄外套,老人孩子稍不留神就感冒,診所里這兩天打針的人明顯多了。
機場大屏上,延誤的航班信息跳得比雨點還密,抱著孩子的媽媽急得直跺腳,早知道就聽村里老人的話:“立夏前后看天吃飯,出門別選刮風下雨天?!笨?,五一的天比娃娃的臉變得還快?前三天預報的晴天像畫在紙上的餅,轉眼就被雷雨撕得粉碎。
我個人覺得,這天氣就像個沒定性的孩子,說哭就哭,說鬧就鬧,咱老百姓只能多盯著天氣預報,別跟老天爺硬較勁。但問題來了:為啥近幾年強對流天氣越來越頻繁?
是氣候真變了,還是咱的預報系統還不夠靈?田里的莊稼不會說話,可倒伏的秸稈、打爛的菜葉,都是無聲的控訴。當最后一撥雷雨在凌晨漸弱,窗外的風聲還在嗚嗚地吼,不知道明天的太陽,能不能讓繃緊的神經松快些。
說到底,天氣這事兒,咱敬畏著、準備著,總比硬扛著強——畢竟,人再能,也拗不過老天爺的脾氣。到底啥時候能穩當點?
咱老百姓心里都盼著個準信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