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邊境又打起來了,這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次有點不一樣,擦槍走火到距離“全面沖突”只差一步。國際社會紛紛呼吁冷靜,但有個國家卻在背后搞小動作,所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轉頭找了中國,并且強調了一件事。
前幾天,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開火,巴基斯坦迅速反擊,摧毀數個印軍哨所。這不是零星摩擦,而是雙方連續好幾個晚上的交火。就在同一天,印度空軍派出4架“陣風”戰機在印控克什米爾空域巡邏,巴空軍立即升空攔截。按照巴方說法,印軍戰機最終“逃離”對峙空域。但當時的局勢已經繃緊到極限,“陣風”戰斗機從實控線飛抵伊斯蘭堡只需3.5分鐘,也就是說,印度一旦先發制人,巴軍很難及時阻止“陣風”戰機對本國首都實施突襲。
這場沖突的導火索是4月22日的恐襲事件。印控克什米爾帕哈爾加姆鎮發生槍擊,26名游客喪生,其中24人是印度人。印度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隨即宣布斷水、關閉邊境、驅逐巴外交官。巴基斯坦的反制也不手軟——暫停貿易、關閉領空、宣布印度武官“不受歡迎”。雙方你來我往,火藥味越來越濃。
印巴都是核武國家。一旦局勢失控,后果不堪設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緊急通話巴總理和印度外長,呼吁克制。俄羅斯、伊朗等國也紛紛表態,希望雙方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但問題在于,印巴的互信早已蕩然無存。2019年印度單方面廢除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巴方至今耿耿于懷。這次恐襲后,莫迪政府強硬表態要“追查到底”,巴基斯坦則堅稱與己無關。
更麻煩的是,克什米爾問題牽扯宗教、領土、水資源等多個敏感議題。印度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直接威脅巴基斯坦農業命脈。巴國防部長阿西夫警告,印度的行為可能引發“全面戰爭”。雖然全面戰爭概率不高,但小規模沖突隨時可能升級。尤其是空中對峙,稍有不慎就是一場空戰。
在這場國際調解中,美國本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近段時間,華盛頓和印度打得火熱,而巴基斯坦又是美國的盟友,按理說,華盛頓兩邊都說得上話。但這次他們的表現,卻讓巴基斯坦徹底寒心。
在襲擊事件爆發一周后,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分別與印巴外長通話,表面上是勸和,實則明顯偏袒印度。他對印度強調“反恐合作”,對巴基斯坦卻施壓要求“配合印度”。這種雙標不是第一次,2019年印巴空戰后,美國也是第一時間站隊印度,一度幫印方炒作“擊落F-16”的假消息。
美國是希望印巴發生沖突的:一方面,可以大肆售賣軍火,印巴都是美式武器的客戶,巴基斯坦的F-16戰斗機,印度采購過MQ-9B無人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777超輕型火炮,這些武器最終都可能用在克什米爾前線;另一方面,美國也希望戰火摧毀“中巴經濟走廊”,因為這可以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但這也是巴基斯坦的經濟命脈,然而美國絲毫不在乎,所以巴基斯坦看得很清楚,美國的所謂“斡旋”,不過是給印度撐腰。
與魯比奧的通話結束后,巴基斯坦迅速行動。不到24小時,總理謝里夫會見中國駐巴大使。他感謝中方為緩和局勢所做的努力,并強調巴基斯坦將堅定捍衛“主權、安全和尊嚴”。
“主權”和“安全”好理解,但“尊嚴”二字值得玩味。
誰在踐踏巴基斯坦的尊嚴?很可能是魯比奧。美國的調解一向是居高臨下的施壓,我們可以想象,魯比奧會要求巴基斯坦“配合美國、向印度服軟”。如果是這種態度,巴方當然無法接受。
而中國的支持則完全不同。中方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呼吁印巴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巴基斯坦的選擇不是臨時起意。中巴是“全天候戰略伙伴”,這種關系歷經數十年考驗。在經濟上,中巴經濟走廊(CPEC)是巴基斯坦發展的關鍵支柱;在軍事上,中國提供殲-10CE、VT-4坦克、054AP護衛艦等先進裝備;在外交上,中國多次在聯合國為巴基斯坦發聲。最近巴空軍展示的殲-10CE和梟龍上,都掛載了“霹靂-15”空對空導彈,這些裝備讓印度不敢輕舉妄動。
印巴局勢仍在發酵,未來幾天可能更緊張。但巴基斯坦已經做出選擇,不信任美國的“調解”,轉向中國的堅定支持。美國的雙標外交,只會讓巴基斯坦更加清醒。中巴的互信,才是真正穩定的基石。接下來的局勢如何發展,取決于印度是否愿意冷靜,也取決于國際社會能否公正調解,莫迪政府在冒險之前,也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實力挑戰那個東方大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