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加強首都青年外事專業人才培養,助力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在北京市委外辦市政府外辦的支持下,團市委、市團校于2025年4月23日至25日舉辦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素質提升——2025年北京共青團系統外事語言培訓班。團市委直屬事業單位、各團區委、機關系統、企業系統、高校系統的外事干部,以及社區青年匯專職社工、在京骨干志愿者90余人參加培訓。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王京同學代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參加此次培訓。
一直以來
王京同學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項活動
是耿丹青年的代表
他的行動不僅贏得了師生們的贊譽
也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成為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激勵著更多耿丹青年勇敢追夢,積極向上
努力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績
王京學習心得體會
首先,衷心感謝館領導的賞識和志愿者團隊老師們的悉心栽培,讓我有了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也感謝學校老師對我本次學習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以下是我本次培訓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通過培訓,我系統學習了總體國家安全觀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實踐,深化了對新時代外事工作的認識。羅英杰教授關于國際安全形勢演變和外交戰略布局的分析,張國斌教授結合一線工作經歷對涉外禮儀與外交實踐的闡釋,讓我深刻認識到外事工作既要把握戰略全局,也要注重細節規范,始終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核心。
在分組研討與技能培訓環節,圍繞青年外事工作開展的交流碰撞,以及外事語言能力提升訓練,有效拓寬了我的工作思路和專業視野。特別是湯璇教授對國際傳播語言策略和文化適配的講解,結合具體案例剖析話語建構技巧,為做好跨文化溝通提供了實踐方法論。
此次學習啟發我立足崗位思考創新。建議結合高校外語專業人才資源,探索建立博物館涉外志愿服務機制,通過小語種專業學生提前介入外國人參觀服務,既能發揮青年群體在外事工作中的獨特作用,也能以文化傳播為紐帶提升國際影響力,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文化自信提供新路徑。
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國與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而民相親在于青年交往。青年在外事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更多力量,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外事工作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貢獻自己的力量,助力首都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工作戰略大局。
同時我也借此機會,邀請學校更多同學來到首都博物館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參觀更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們參與到博物館的志愿工作中來,為首都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弘揚和傳承大運河文化貢獻自己力量。
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貢獻青春力量!
五四青年節快樂!
來源:國際商學院、共青團中央
編輯發布:屈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