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的水立方,全紅嬋第四跳入水時濺起的水花讓看臺瞬間安靜。比分牌定格409.
80分,她又一次目送陳芋汐站上最高領獎臺。這是巴黎奧運新周期以來,全紅嬋對陳芋汐的三連敗。
時間拉回4月初的蒙特利爾站,全紅嬋預賽領先16.
75分卻在決賽翻船。
207C動作的水花控制失誤,讓她以4.95分之差錯失金牌。墨西哥城站劇情重演,前三跳領先的她再次栽在同一動作,分差拉大到10分。
直到總決賽,陳芋汐零失誤轟出431.
25分,全紅嬋的409.
80分雖穩卻仍有瑕疵。為何兩人分差總在關鍵動作突然拉開?全紅嬋賽后的回答讓人揪心。
"發育了,身體變了,動作跟著變。"她直面鏡頭,語氣里帶著少年人的坦誠。發育期對跳水運動員的影響有多直觀?
身體線條變化會改變空中姿態,肌肉力量分布影響轉體控制。
陳芋汐卻在這一年展現出可怕的穩定性,三站單人賽零重大失誤,動作完成度始終壓過對手。看臺上有內蒙古網友舉著"嬋寶加油"的燈牌,鏡頭掃過她泛紅的眼眶。
江蘇網友的評論刷屏:"發育期總會過去,你的水花曾感動整個夏天。
"這些聲音里藏著公眾對天才少女的特殊情感——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五跳三滿分,讓全紅嬋成為現象級人物。
但如今的三連敗,撕開了天才成長的另一面:當身體背叛肌肉記憶,技術調整有多難?中國跳水隊的"夢之隊"傳統里,從來不缺雙強爭霸的戲碼。伏明霞與郭晶晶的時代,吳敏霞與何姿的較量,都曾書寫過"對手成就彼此"的故事。
陳芋汐和全紅嬋的雙人搭檔仍保持全勝,總決賽女雙350.
88分的碾壓表現,證明她們仍是最佳拍檔。但單人賽場的競爭天平,正因為發育期的到來悄悄傾斜。
數據不會說謊:陳芋汐近三站單人賽平均分422.
6分,全紅嬋398.4分,分差來自第四跳的平均15分差距。這恰恰是207C動作的難度區域——向后翻騰三周半抱膝,對核心力量要求極高。
全紅嬋在采訪中提到"體能訓練要加量",這話背后是發育期運動員的必經之路:對抗生長痛,重塑肌肉力量。
有人擔心三連敗會打擊全紅嬋的信心,卻忽略她眼里未滅的斗志。"滿意現在的成績,但還能更好。
"她說話時手指無意識地比劃著轉體動作,那是刻進DNA的肌肉記憶。陳芋汐賽后則強調"不敢松懈",因為她知道,身后那個曾創造"水花消失術"的對手,隨時可能重返巔峰。這場新周期的較量,早已超越金牌本身的意義。
當全紅嬋直面發育帶來的挑戰,當陳芋汐在壓力下保持穩定,她們正在書寫新一代跳水運動員的成長圖鑒。中國跳水的長盛不衰,從來不是靠某個人的無敵,而是靠對手間的互相激勵、共同突破。
水立方的泳池波光粼粼,下一站世界杯的賽程已經公布。
全紅嬋的207C動作能否調整到位?
陳芋汐的零失誤紀錄能維持多久?
這些未解之謎,讓下一次對決充滿懸念。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當兩位天才少女站上跳臺,無論誰贏誰輸,都是中國跳水的財富。
畢竟在體育競技的長河里,比金牌更動人的,是永遠不服輸的少年心氣,是永遠向更高難度發起沖擊的勇氣。
這,或許就是跳水"夢之隊"代代相傳的精神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