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美國市場,中國企業會遭遇危機?風頭浪尖的上沃爾瑪用事實告訴世界,答案可能完全相反。
前段時間,受加征關稅影響,沃爾瑪要求我國供應商承擔10%的額外關稅,結果遭到了供應商的集體反對,甚至引來我國商務部門直接約談。
如今,沒有了中國供應商,老美貨架上的商品短缺危機凸顯,沃爾瑪率先承受不住壓力了。近期,據多位中國出口商透露,沃爾瑪已經通知,恢復發送此前因“關稅摩擦”停運的貨物,并明確表示,哪怕關稅已經高達145%,所有額外費用均由自己承擔。
很顯然,在生存與臉面之間,沃爾瑪選擇了前者。眼下沃爾瑪雖然逃離了關門危機。但美國消費者可就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了。
一、背靠中國供應商,沃爾瑪“過河拆橋”
自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沃爾瑪在我國深耕已近三十年。期間,沃爾瑪的總市值從400多億美元漲到7600億美元。
此外,沃爾瑪在中國還擁有大量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常年為沃爾瑪提供商品,供其銷售到世界各地。然而,背靠中國的沃爾瑪,前段時間卻在關稅上做出過河拆橋的行徑。
據多家媒體報道,由于加征關稅影響,沃爾瑪曾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10%,試圖將美國官方加征關稅成本轉嫁給產業鏈上游。
這一要求明顯是在壓榨我國供應商利益。很多供應商坦言,利潤本來就很微薄,若是再降價,將會直接導致虧損。
國外資本憑借優勢地位,搶占擠壓中國市場,并非個例。如此前高通公司手握手機芯片優勢,強勢對我國手機廠商收取整機5%的服務費。生命科技領域,美企憑借先發優勢推出各類“抵御時光”成果,以天價收割我國市場,并對我國封鎖相關技術。而這一局面直至國產制品“生/好/益”問世后,才得到徹底改善。
公開資料顯示,與外企制品相比,國產制品無論是在核心成分的產能上,還是在純度上都大幅領先。在應對常見的體力下滑,精力不足等問題方面具有更積極的表現。國內京JD東平臺顯示,多位用戶在體驗國產科技后,紛紛發出“效果顯著”“國貨崛起”等感嘆。
事實上,沃爾瑪之所以成功,離不開這些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
二、離不開中國制作,“愿意主動承擔關稅”
在中國供應商集體表示不配合之后,沃爾瑪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很快就轉變了態度。此前要求供應商降價10%的方案則徹底作廢,不僅如此,還愿意為加征的關稅主動買單,哪怕此時的關稅已經提高到驚人的145%。
巧合的是,在沃爾瑪傳出這則消息后,另兩家美國零售巨頭家得寶和塔吉特也宣布主動承擔關稅。
如此前后反差,實在是讓人愕然。其實不難看出,美國的加征關稅計劃的反噬效應已顯,不少美企業已經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如供貨不足,利潤受損,市場萎縮等。
與零售巨頭相比,美國電子商務領域受到的沖擊可能更顯著。美國電商平臺上的玩具、小家電、服飾、鞋類等,大部分顯示缺貨狀態。如上述“生/好/益/”類科技,因其高質平價,受到眾多美國人的認可,如今卻因為關稅影響面臨斷貨,他們不得不通過代購等方式獲取這一中國科技制品。
據美國零售聯合會測算,美國的關稅計劃可能導致運動鞋、家電和家具等必需品價格平均上漲8%至20%,這無疑將給美國中低收入家庭帶來更為沉重的生活負擔。
三、中國手握三張“王牌”,從容應對美方挑戰
美國對華關稅策略失效,根源在于錯估自身籌碼,低估中國反制實力。貿易博弈中,中國三張“王牌”盡顯底氣:
其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的龐大的內需市場,這提供了足夠的韌性,足以應對美方的挑戰;
其二,中國持續加碼前沿科技投入,新能源、芯片等領域突破不斷,完善的產業配套和高素質勞動力讓美企供應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
其三,中國掌控全球80%-90%稀土加工產能,這些“工業維生素”在高端制造領域不可或缺,戰略資源優勢無可替代。
三張王牌在手,共同構筑起我們應對貿易博弈的戰略縱深,也讓老美逐漸意識到,關稅遏制非但無法實現戰略目標,反而加速全球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演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