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田埂上,盯著手機天氣預報直皺眉。前一日還熱得像下火,今兒就說要降八攝氏度。村口李嬸正曬著新收的菜籽,望著天嘟囔:“這鬼天氣,簡直不讓人消停!
”安徽省氣象臺的預警來得急,5月4日起全省要遭強冷空氣。沿淮淮北最高溫從34℃蹦到26℃,合肥蕪湖直接跌破30℃。明明剛入夏,體感卻像退回春末,老人小孩穿脫衣服都犯難。
更別說大別山區(qū)和沿江江南,暴雨帶著雷電半夜就到。阜陽亳州那邊陣風刮到7級,地里的大棚支架吱呀作響。“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可這茬玉米苗剛破土,能扛住這折騰?
村東頭老王的桃園剛掛小果,擔心大風把幼果全吹落。
氣象數(shù)據(jù)擺著:平均降4 - 6℃,局部猛跌8℃,降雨集中在淮河以南。
城里打工的人正愁返程,山區(qū)積水路段開車太危險。田里的墑情倒是不缺了,就怕雨水太急漚了根。老人裹著薄外套在村口嘮嗑:“往年五月哪有這怪天氣,忽冷忽熱的。
”農(nóng)業(yè)站的技術員發(fā)來消息:趕緊加固大棚,給幼苗蓋膜防風。可有些散戶沒來得及準備,望著黑壓壓的天直嘆氣。這天氣像坐過山車,前一天還穿短袖喝綠豆湯,今兒就得套薄外套。
醫(yī)院里感冒患者多起來,醫(yī)生叮囑:早晚溫差大,頭頸保暖別大意。
咱農(nóng)友靠天吃飯,可這天越來越讓人摸不準脈。就說蚌埠的老張,剛給小麥打了防蟲藥,一場雨下來不知管不管用。
天氣預報說6號后天放晴,可7號8號大別山區(qū)又要下雨。“五月南風漲大水”,老一輩的諺語今兒還靈不靈?我瞅著田里的莊稼,心里直犯嘀咕:這氣候變化快,咱得多長幾個心眼。
有人說這是厄爾尼諾影響,可咱老百姓不懂那些,就想知道咋減少損失。
大棚戶老李家提前加固了支架,這會兒心里還算踏實。可露天種植的農(nóng)戶,只能祈禱風雨別太狠。這場天氣突變,暴露出咱應對極端天氣的準備夠不夠?
比如山區(qū)排水設施,能不能及時排掉暴雨積水?再比如老人兒童的健康防護,有沒有更貼心的提醒?天氣無常,但咱的防范能有常。
提前看預報,早做準備,總能少受點罪。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晴帶雨傘,飽帶干糧”,備著總沒錯。這場五月的天氣折騰,給咱提了個醒:靠天吃飯,更得懂天護田。天有不測風云,但咱有備就能少遭罪,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