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看過《戰狼2》嗎?電影中有個特寫鏡頭,冷鋒拿出“中國護照”,上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和莊嚴的宣言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
護照,這個小小的本子,承載著國家對公民的莊嚴承諾。
你可能不知道,早在清朝時期,看似薄弱的國度,我們護照上的27字卻是霸氣十足。到底這27個字寫了什么?又包含了怎樣的深意呢?
清朝版“護照”
清朝的護照長啥樣?跟現在的小本本完全不一樣!
沒有照片,沒有芯片,就是一張紙,上面寫滿了文字。
當時照相技術還不發達,官員們只好用筆墨詳細描述持照人的樣貌:"此人身高六尺,面圓耳大,鼻梁高聳,眼睛細長..."
就像古代的人臉識別系統,靠文字把一個人從頭到腳描述清楚。
清朝的護照比現在的大得多,折疊起來都很厚實。
材質也不講究,就是普通紙張,沒有現在護照那種特殊防偽紙。
不過,這些樸素的紙張上,印著一段擲地有聲的27字宣言:"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檢查放行,按照約定予以保護,不要為難阻止。"
這段話看似普通,實際霸氣十足!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在中國橫行霸道。
可清政府在護照上依然強硬要求外國對中國公民"立即放行""予以保護""不要為難"。這哪里是請求,分明是命令的口吻!
清朝末年,大批華工被販賣到美洲修鐵路、挖礦山,在異國他鄉飽受歧視。
清政府雖然無力保護他們,卻通過護照上的這27個字,努力維護著中國人的尊嚴。這些字里行間,是一個衰落王朝最后的倔強。
從天朝上國到被迫開放
為何清朝要發放護照?這得從閉關鎖國說起。
明朝鄭和下西洋后不久,朝廷就開始實行海禁政策。
到了清朝,統治者更是把“閉關鎖國”發揮到極致。
康熙年間,清政府頒布"海禁令",規定沿海居民不得擅自出海,違者處死。外國商船只能在廣州一個口岸通商,其他地方一律關閉。
清朝皇帝覺得中國是"天朝上國",什么都不缺,何必跟外國人打交道?
乾隆皇帝更是傲慢地對英國使者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言下之意:我們什么都有,用不著跟你們做生意!
這種自大的想法導致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西方國家卻借助科技和軍事力量迅速崛起。
1840年,英國以保護鴉片貿易為借口,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中國的船堅炮利對上英國的木帆船,古老的火繩槍對上先進的來福槍,結果可想而知。
戰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五個通商口岸。
這只是個開始,隨后的幾十年間,美國、法國、德國等西方國家紛紛效仿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中國的大門就這樣被打開了。西方商人、傳教士、冒險家蜂擁而入,中國人也開始走出國門。
有的是出國留學,希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有的是被販賣到國外做苦力;還有的是經商謀生。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他們都需要一種身份證明——護照。
一紙護照難掩國運衰微
清朝護照制度的建立,恰恰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下降。
在此之前,中國是不需要發護照的。傳統中國人很少出國,即使是出使外國的官員,也只需要皇帝的"敕書"作為憑證。
鴉片戰爭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列強在中國的各種特權越來越多,中國人在本國反而處處受限。
更諷刺的是,中國人要在自己的國家自由行動,有時候還需要外國領事的通行證!
想象一下,你在上海租界行走,被洋人警察攔下查證件,這是什么感受?
一個主權國家的公民,在自己的國土上被外國人管制,這是奇耙的國恥??!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清政府被迫學習西方的護照制度。
1860年,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專門處理與外國的交涉事務。
總理衙門開始向出國的中國人發放護照,這些護照大多是漢文和外文對照的。
不過,這些護照的實際效用有限。在國外,華人經常遭受歧視和不公正待遇。
美國的《排華法案》、加拿大的"人頭稅"、澳大利亞的白澳政策,都是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律。
持有清朝護照的華人,常常被海關官員百般刁難,有時甚至被拒絕入境。
清政府對此也很無奈。它既無力保護海外華人,又不能放棄這份體面。
于是,在護照上印上那27個字,既是一種宣示,也是一種乞求。
“霸氣”的27字
護照上那27個字,表面上是清政府的強硬表態,實際上卻暴露了當時中國的尷尬處境。
"請立即檢查放行"——這是清政府希望華人不被無端拒絕入境。
當時很多國家對華人入境設置各種障礙,有的地方甚至完全禁止華人移民。
清政府只能通過護照上的文字,希望外國海關給予最基本的尊重。
"按照約定予以保護"——這里的"約定"指的是不平等條約中關于保護僑民的條款。
諷刺的是,清政府不得不借助這些屈辱的條約,來爭取對自己公民的保護。
"不要為難阻止"——這句話更能看出當時華人的處境有多糟。
清政府已經預見到了華人會被"為難""阻止",只能提前打個招呼,希望減輕他們的苦難。
這27個字,是一個衰落帝國對子民最后的關懷,也是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不屈的骨氣。
當僑民手持這本護照,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時,他們感受到的是國家的護佑,還是無邊的孤獨?
當外國海關官員看到這些文字時,他們會尊重執行,還是嗤之以鼻?歷史沒有給我們答案,只留下了無盡的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