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30多年前,我打工的食堂,來了一批陜西年輕人,都是當地烹飪學校的學生,屬于單位對點,實習的性質。
讓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是他們說,他們剛到上海,第一次親眼看到黃浦江,都激動得不得了,他們那里是黃土高坡,是小山村,水在他們那里是稀罕物,是很珍貴的。他們村莊也是沒有像黃浦江這樣的大江大河的。
另一個印象,他們說,現在電視電影拍的黃土高坡,都是美化過的了,真正的黃土高坡要厲害得多了,你們都想象不到。
我不知道他們具體是陜西的哪里,反正,他們說回家的路程是這樣的,先到陜西的大城市,再長途汽車到縣城,再轉汽車,然后就是靠腳步走了,一直就這樣走到家,因為沒有汽車的了。而且還要翻過一道山又一道山,我們還好奇地問,那你們怎么辨別方向,拿什么做參照物的呢?怎么認回家的路的呢?
那時候,他們家鄉說不富裕是不富裕,要說窮也不至于。他們說,他們家鄉有滿山的果樹,春天開花的時候,滿山的杏花,好看得不得了。說到這個的時候,他們都是很驕傲的,也毫不掩飾對家鄉的留戀和向往。我想,若是我們到他們家鄉,看到滿山的果樹和滿山的杏花,也會像他們看到黃浦江一樣地激動和興奮。
可惜了,就是山溝溝,小村莊,缺水大概是不缺的,就是交通不便,物資運輸不便,他們說,蘋果之類的在他們當地不值錢的,也沒法靠做果農來賺錢,要不然,他們父母也不會花錢讓他們學做廚師的了,本意就是打算讓他們外出靠手藝賺錢。如果留在老家,種植果樹也能發家致富,做個果農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我們農村的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是這樣,山里的農產品也能運出山溝溝,當地人也可以以此謀生賺錢了。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大力發展電商助農,以前運輸不出去的農產品,現在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可以直播帶貨,這也是官方扶持的項目,也是今后的一個發展趨勢。畢竟,時代是在發展的啊。
如果還是以前的山路,還是運輸不便,壯勞力還是外出謀生,那么村莊會是啥樣的?
不知道當年的這些年輕陜西人,如今有幾個在從事餐飲行業?或者做了廚師,或者做了餐飲老板?又或者回到了故鄉村莊,做了能靠種植賺錢的果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