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讓臺當局駐外官員,從美國、捷克、波蘭到荷蘭、瑞典、加拿大等多地搞“烽火外交”。短期想在5月世衛大會上拉更多國家“挺臺”,為9月聯合國大會攢“臺灣聲勢”,長期目標是提高臺灣的“國際曝光”,試圖挑戰“一中原則”,搞“一中一臺”。
賴清德當局的這波“烽火外交”,來勢洶洶卻又精心策劃。他們的策略很直接:通過多國、多渠道的宣傳,放大臺灣的“國際能見度”。核心手段是針對1971年通過的“聯大第2758號決議”做文章,宣稱這份決議并未明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沒授權中國在聯合國代表臺灣。這樣的說辭,表面上為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找理由,實則是想動搖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共識。
民進黨當局調動“外交部”和陸委會牽頭,“駐外代表處”全面配合,動作覆蓋美歐加等多國。在美國,臺灣當局通過公關游說,換來了美國國務院的表態,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世衛等組織。4月底,美國還公開表示會推動臺灣以觀察員身份重返世界衛生大會。歐洲方面,捷克參議院通過決議,明確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同樣從質疑“聯大第2758號決議”入手。
瑞典的臺灣“代表”則接連投書媒體、參加智庫座談,呼吁當地政府支持臺灣加入世衛。波蘭的國會小組也發表聲明,指責中國“錯誤解讀”決議,甚至援引歐洲議會的立場為臺灣背書。這些動作看似聲勢浩大,但實際效果卻受限。
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資格需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而一個中國原則仍是多數國家的共識,臺灣想“破局”并不容易。賴清德當局的這套操作,實際上是在全球公共衛生合作的現實面前“碰壁”。以世衛大會為例,自2017年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后,臺灣已連續多年無法參會。
反觀2009至2016年,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作為觀察員參會,靠的是兩岸協商的默契。如今,全球公共衛生合作更強調主權國家間的協調,臺灣的“國際空間”早已被一個中國原則牢牢框定。
大陸對此回應毫不含糊:國臺辦重申,“聯大第2758號決議”明確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54年來始終遵循這一原則。任何歪曲決議的企圖,都是對國際法的挑戰。近年,無論是世衛組織還是其他國際平臺,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從未動搖,臺灣的“外交突圍”注定是場艱難的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